古典小说->秦始皇传等六种平话
茫茫天運此中求,世代興亡不自由。
萬萬千千說不盡,何如推背去來休!
袁天綱道:「天地萬物,莫能逃乎數。天地有時傾陷,日月有時晦蝕。國祚之所以長短,盜賊之所以生發,皆有一個定的數在其間,終是躲避不過。」那讖上分明寫出兩句來。道個甚的?
非青非白非紅赤,川田十八無人耕。
且說袁天綱這兩句是一個字謎:非青非白非紅非赤,莫是個黃的色,這是「黃」字分曉;川田十八,這是個「巢」字分曉。只因袁天綱寫下了這兩句讖了,直到大唐第一十八個的皇帝,喚做僖宗皇帝,小名做儇,在後改名做儼,是懿宗皇帝的第五個兒子,初封普王。咸通十四年七月,懿宗崩,有左右神策護軍中尉劉行深、韓文約兩個,策立普王即皇帝位,大赦天下,改年號做乾符元年。是時僖宗年才十二歲。自僖宗登極後,關東連年旱干,田禾不熟,百姓飢餓,流徙四散。嘗有翰林學士盧攜上表,表文曰:
臣聞國家之有百姓,如草木之有根柢,若秋冬培溉其本根,則春夏枝葉榮茂。切見關東境內,連年旱災,禾稼無可割刈,所至飢荒,人無依倚,待盡溝壑。朝廷雖加存恤蠲免,餘稅實無可徵。而州縣文移督趣甚急,動加捶撻。雖撤屋伐木,雇妻鬻子,僅可供給催租吏卒酒食之費。朝廷倘無實惠撫存,百姓委實生受。乞敕州縣,凡有民間一切逋負租稅,盡與住徵;仍開發義倉,亟加賑給。庶人蒙實惠,如解倒懸。臣愚,昧死謹言,伏候睿旨!臣盧攜表上。
僖宗方在幼沖,縱有忠臣直諫,怎生省得?只靠那丞相路岩,排行喚做路十的,處置軍國大事。奈緣路十蒙蔽聖聰,向僖宗跟前只奏道:「四境無虞,兵戈頓息,四時順序,禾稼豐登。」卻嫌著盧翰林進那一表,奏道:「盧攜妄奏災旱,熒惑聖聽,合該賜死。」使那宣使矯詔去賜盧攜死。密令差去的人員,剔取他結喉三寸以進,驗他死的虛實。朝廷行著這般政令,無一人敢奏事進言。
到那十一月,有那秀才王仙芝,是那鄆州人氏,同著那濮州秀才尚君長、齊州王璠、維州楚彥威、淄州蔡溫玉,因就試長安,試官只取勢家子弟應選,這幾個秀才皆是寒族,怨望朝廷。為見蝗蟲為災,天下飢饉,遂結謀聚眾,在那鄆、曹、濮三州反叛,在那地名長垣下了硬寨。真個是:
不向長安看花去,且來落草做英雄。
王仙芝倡亂之後,遠近從亂的都來相附為盜,剽掠州縣。蓋是世之盛衰有時,天之興廢有數,若是太平時節,天生幾個好人出來扶持世界;若要禍亂時節,天生幾個歹人出來攪亂乾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