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清平山堂話本
迳奔至家门首,见门户锁着。问及邻人,邻人曰:「巨卿已过二七,具妻扶灵柩,往廓外去下葬。送葬之人,向自未回。」张问了去处,奔至廊外,见山林前新筑一造土墙。墙外有数十人,面面相觑,各有惊异之状。
张汗流如雨,走望观之。见一妇人,身披重孝,一子约有十七八岁,伏棺而哭。元伯大叫曰:「此处莫非范巨卿灵柩乎?」其妇曰:「来者莫非汝是张元伯乎?」张曰:「张邵自来不曾到此,何以知名姓那?」妇泣曰:「此夫主再三之遗言也。夫主范巨卿自洛阳回,常谈贤叔盛德,但恨不识尊颜。前者重阳日,夫主忽举止失措,对妾曰:『我失却元伯之大信,徒生何益?常闻人不能行千里,魂能行千里。吾宁死,不敢有误鸡黍之约。死后且不可葬,待元伯来见我屍,方可入土。』今日已及二七,人劝云:『元伯不知,如何得来见其屍。先葬讫,后报知未晚。』因此扶柩到此。众人都拽棺椁入金井,并不能动,因此在坟前都惊怪。见叔叔远来,如此慌速,必然是也。」元怕乃哭倒於地。妇亦大恸。送殡之人,无不下泪。
元伯於囊中取钱,令买祭物,香烛纸陌,陈列於前,取出祭丈,酹酒再拜。号泣而读。文曰:
……
元伯发棺视之,哭声恸地,回顾嫂曰:「兄为弟亡,岂能独生那!囊中已具棺椁二费,愿嫂垂怜,不弃鄙贱,将劭葬於兄侧,平生之大幸也!」嫂曰:「叔何故出此言也?」邵曰:「吾思已决,勿请惊疑!」言讫,掣带刀自刎而死。
众皆惊愕,申闻本州太守,烦高亲至坟前设祭,具衣棺营葬於巨卿墓中,将此事表奏。明帝怜其信义深重,两生虽不登第,亦可褒赠,以励后人。范巨卿赠山阳伯、张元伯赠汝南伯。墓前建庙,号「信义之祠」,墓号「情义之墓」。旌表门闾,官给衣粮,以膳其子,巨卿子范纯绶,及第进士,官至鸿胪寺卿。至今山阳古蹟犹存,题咏极多、聊陈二诗曰:
义重张元伯,恩深范巨卿。
不辞迢递路,千里赴鸡羹。
既报身倾没,辞亲即告行。
山问囗囗囗,万古仰高情。
(附)
原书本篇卷首缺失三页,兹据《古今小说·范巨卿鸡黍死生交》补录如下:种树莫种垂杨枝,结交莫结轻薄儿,杨枝不耐秋风吹,轻薄易结还易离。君不见昨日书来两相忆,今日相逢不相识?不如杨枝犹可久,一度春风一回首!这篇言语,是《结交行》,言结交最难。今日说一个秀才,乃汉明帝时人,姓张名劭,字元伯,是汝州南城人氏。家本农业,苦志读书,年三十五岁,不曾婚娶。其老母年近六旬,并弟张勤努力耕种,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