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清平山堂話本
非坑赵卒四十万乎?」窦仪曰:「然。」太祖大怒,指白起画像而言曰:「坑降杀顺之人何得押班?」以尘斧划碎其面,回顾赵普曰:「当以何人代之?」普曰:「非吴起不可。」太祖问吴起事,普奏呈吴起之书。吴心大喜,便令即日代之,就书其事於上。
后太祖崩,太宗传位真宗,国家昇平无事。真宗诏史官讲前代名臣列传,遂命驾幸武庙,上殿烧香,令丞相替拜。逐一位同。问至韩信,真宗曰:「信曾反汉遭诛,何得庙食?可贬出庙!」尚书张询出奏:「唐李勣曾阿谀言,高宗几乎?丧国此时高宗欲立武氏,诸大臣皆不可。勣曰:『家事岂问大臣?』遂立武氏,?险送了大唐。此人亦不可入庙。」真宗曰:「韩信、李勣,皆有大罪,合贬下殿。?诸葛亮虽有微功,乃忠善之士,不可降之。」奏请:「赵充国乃汉之名将,年七十犹建大功,可代韩信之位。李茂威震华夏,唐之功臣,可代李勣之位。」真宗?从之。又奏:「伍子胥曾鞭主屍,赵云曾叱主母,此二人不堪入庙。」真宗曰:「此二人亦英杰也,可於门首享祭。」至今於武庙为把门将。仁宗朝加武成王为昭烈,不则仁宗立庙,唐太宗有凌烟阁图画功臣,汉光武建云台以祀诸将,不则云台凌烟,西汉高祖亦曾在香火院画前代功臣。高祖於香火院画功用於壁间,令人四时享祭。
今日说汉文帝朝,有一大将,姓魏名尚,官拜云中留守,屯兵十万,杀得匈奴不敢望南牧马,闻魏尚之名,肝胆皆碎。文帝为边上战士多负勤劳,令中贵仇广居齎金帛五十车,直往云中劳军。魏尚接着仇太尉馆驿中安下,随即唤管军囗交割金帛,便行给散,自己合得亦皆俵散。
仇太尉见魏尚相款甚薄,心中不悦,临起身,使人间魏尚索回程厚礼。尚曰:「天子为王事而来,彼为私心而来!」去人回报此语。仇广居大怒,不辞而回。至长安,文帝问:「劳军若何?」广居曰:「军将虚受其赐,皆怨主也。」文帝大怒,便差皇叔刘昂为云中留守,就调遣本部军马,兼问魏尚克减情罪。刘昂到郡,将魏尚拿下,长枷送狱,勘问其实。军将无一个不下泪。
细作深听得,报知匈奴。匈奴大起番军,兵分两路,一取云中郡,一取河东上党郡。刘昂听知番军来,引魏尚所辖军马出锓。军马皆无战心,交锋未战先走。番军赶至,乱军中杀死刘昂。其余各逃难归。
云中文书雪片也似告急。文帝急聚文武商议,令中大夫金勉引军五万,守飞狐关(今之代州之地)﹔令楚相苏意引军五万,守句注关(郡,雁门也)﹔前将军张武引军五万,守北地(今之真定是也)。三路首尾相接,同救云中之危,即日起程。这三路军马虽去把守边关去处,不曾得匈奴半根折箭。匈奴增添人马,三路攻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