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孟子

了思考对人的重要性。联系到本篇所记载孟子对于人与动 物区别的一系列论述来看,这里所说的“此天之所与我者”实际 上正是用“心之官则思”这一人类所独有的特点来划分人与动物 协限,弘扬心灵的思考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。
  本章另一点值得重视的是心与耳目等感官的关系问题。耳目 等感官由于不会思考,所以容易为外物所蒙蔽,心由于会思考,所 以不容易为外物所蒙蔽。(当然,“思则得之”,思考了就会这样; “不思则不得”,如果你不思考,心也只是一种摆设,不起作用。) 所以,只要“先立乎其大者”,把心树立起来了,“则其小者不能 夺也”,其它次要的部分,比如耳目等感官就不会被外物所夺, 所蒙蔽了。我们看到,这实际上已接触到所谓感觉与理解、感性 认识与理性认识的问题,我们在前面曾经说过,孟子的整个学 说,具有非常浓厚了心理学色彩。所以,他虽然不可能提出感觉 与理解、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这些现代性的概念,但他对它们的 实质有所把握则是完全有可能的。
  至于他把“心”作为思考的器官,而没有发现“大脑”这个 新大陆,则是传统性的认识局限,不是他个人所能超载的了。事 实上,作为传统性的习惯,我们今天在语言运用中也仍然把 “心”作为思想器官的代名词,又何况在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时代呢?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“天爵”与“人爵”
  【原文】
  孟子曰:‘有天爵者,有人爵者。仁义忠信,乐善不倦,此天 爵也;公卿大夫,此人爵也。古之人修其天爵,而人爵从之。今  之人修其天爵,以要①人爵,既得人爵,而弃其天爵,则惑之甚者 也,终亦必亡而已矣。”
  【注释】
  ①要(yao):即“邀”,求取,追求。
  【译文】  
  孟子说:“有天赐的爵位,有人授的爵位。仁义忠信,不厌倦 地乐于行善,这是天赐的爵位;公卿大夫,这是人授的爵位。古 代的。人修养天赐的爵位,水到渠成地获得人授的爵位。现在的人 修养天赐的爵位,其目的就在于得到人授的爵位;一旦得到人授 的爵位,便抛弃了天赐的爵位。这可真是糊涂得很啊!最终连人 授的爵位也必定会失去。”
  【读解】
  所谓“天赐”只是一种比拟性的说法,天爵实际上是精神的 爵位,内在的爵位,无需谁来委任封赏,也无法世袭继承。人爵 则是偏于物质的、外在的爵位,必须靠人委任或封赏或世袭。
  说穿了,天爵是精神贵族,人爵是社会贵族。

页数:137/192
码字不易,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,您又有闲心的话,请点击广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