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孟子
里庄稼,即使你站在它的面前随时观察,眼睛紧盯住它不放过,也 绝对不能亲眼看到它生长;但是久而久之,隔一段时间去看它,却 可以发现它已经长高了。人的身体长高也是同样的道理。那时,老 师给我们讲这个道理,是勉励我们要勤奋学习。只问耕耘,不问 收获不要心急图快,囫囵吞枣。现在想来,当然也包含着老师 不拨苗助长的一份苦心在内。可我们当时哪能体会出这些呢?
其实,不仅知识积累如此,技艺学习如此,我们进德修业,立 身处世的方方面面,又何尝不是如此呢?
关键在于营养的吸取,年力的增强。万事总有规律,不是你 一厢情愿就可以如愿以偿的。
放眼观世,红尘滚滚。再看看你的周围,那些追名逐利,急 急如律令的人们,一个个不都是那“芒芒然归”的宋人吗?
------------------
以德服人,心悦诚服
【原文】
孟子曰:“以力假①仁者霸,霸必有大国。以德行仁者王,王 不待(2)大——汤以七十里,文王以百里。以力服人者,非心服也, 力不赡(3)也;以德服人者,中心悦而诚服也,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。 《诗》云(4):‘自西自东,自南自北,无思不服(5),此之谓也。”
【注释】
①假:借,凭借。②待:等待,引申为依靠。③赡:充 足。 ④《诗》云:引自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有声》。⑤思:助词,无 义。
【译文】
孟子说:“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,所以称霸必须是 大国。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下归服,使天下归服的不 一定是大国--商汤王只有方圆七十里,周文王只有方圆一百里, 用武力征服别人的,别人并不是真心服从他,只不过是力量不够 罢了;用道德使人归服的,是心悦诚服,就像七十个弟子归服孔 子那样。《诗经》说:‘从西从东,从南从北,无不心悦诚服。’正 是说的这种情况。”
【读解】
与孔子在《论语。子路》和《论语·季氏》中的有关论述一 样,都是讲的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。
孔孟一脉相承,采用的,是攻心为上,以柔克刚的政治方针、
后世诸葛亮七擒盂获,可以说正是活学活用孔盂思想的典型。 成都武候词的对联“能攻心则反侧自肖,从古知兵非好战”其实 也正是表达的这种思想。
值得提出来略加讨论的是:以德服人到底还要不要力?
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情况来看,似乎还是离不开力。就以诸 葛亮七擒孟获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