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孟子

  【读解】
  这一章文字很长,内容却并不算太复杂。既可以把它看作是 主子对当时流行的农家学说的有力批驳,又可以把它看作是孟子 对于社会分工问题的系统论述。
  社会分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,也是文明的表现。从 理论上说,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分工,这是不可阻档的历 史趋势;社会分工又将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,这 也是必然的结果。从实际情况来看,在原始社会中出现了农业和 畜牧业的分离,这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。在原始社会末期,又出 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。更进一步,随着人类由原始社会向文 明社会过渡,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,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 的分工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。而这种分工的出现,就必然导致统 治胡被统治者,管理者与被管理者,甚至,压迫者与被压迫者· 剥削者与被剥削者,一言以蔽之,也就走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的 出现。这种分工和矛盾对立的出现,从人类发展的总体上来看.’ 材的,不可转移的必然趋势,但从局部的阶段性的角度来看一 是充满了尖锐斗争,充满了暴力和邪恶。正是面对这种令人困惑 的复杂情况,思想家们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  许行的农家学说就是这些各种各样观点中的一种。他把各种 社会问题的出现都归咎于社会分工,认为“贤者与民并耕而食,饔 格而治”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办法。他不仅从理论上这样认为, 而且还身体力行地进行实践,率领弟子“衣褐,捆屦,织席以为 食。”他的这种观点和做法怪异而新鲜,吸引了不少人,就连一向 奉行儒家学说的陈相兄弟也从宋国赶来滕国,成为许行的门徒。陈 相兄弟不仅背叛了师门,而且还公然去拜访孟子,宣扬自己新学 到的农家学说。
  孟子当然不会容忍陈相兄弟的行为,也不能不对许行的学说 展开批驳。于是又使出了自己一贯擅长的推谬手法,一问一答,把 许行及其门徒的做法推到了极其荒唐的程度,迫使陈相承认“百 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。”实际上就承认了社会分工的合理性。孟 子这才展开自己的正面论述。首先提出他那一段著名的论断:“或 劳心,或劳力;劳心者治人,劳力者治于人;治于人者食人,治 人者食于人:天下之通义也。”然后再“言必称尧舜”,以尧舜等 古代圣王的事迹来论证社会分工的必要性。最后,在驳倒了许行 的观点和做法以后,孟子展开了对于陈相兄弟背叛师门,抛弃儒 学的行为的鞭挞。

页数:74/192
码字不易,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,您又有闲心的话,请点击广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