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论语

"的当今国人来说,更有现实意义的似乎是"富而无骄","富而好礼"的问题了。"富而无骄",不处处摆出一副"大款"的派头固然是不错,但如果能够更进一步"富而好礼",追求精神方面的涵养,追求学问,讲究做人的道理,尊重别人,处处以仁爱之心待人,那岂不是达到更加高尚的境界了吗?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
  【原文】
  子曰:“不患人之不知,患不知人也。”
  【注释】
  患:忧虑,怨恨。  不己知:“不知己”的倒装。
  【译文】
  孔子说:“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,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。”
  【读解】
  别人不了解我,我还是我,于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。所以,“人不知而不愠”,值不得忧虑,更没有怨天尤人。
  相反。“画虎画皮难画骨,知人知面不知心。”我不了解别人,则不知道别人的是非邪正,不能亲近好人,远离坏人,这倒是值得忧虑的。
  当然,说是这么说,要真正做到却是不容易。所以圣人不仅在《学而》打头的一章里告诉我们说:“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而且又在这末尾的一章里再次语重心长地说:“不患人之不知,患不知人也。”全篇恰好首尾照应。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道德与政治
  【原文】
  子曰:“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”
  【注释】
  北辰:北极星 共:同“拱”,环抱,环绕。
  【译文】
  孔子说:“用道德来治理国政,执政者便会像北极星一样,居于一定的位置,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。”
  【读解】
  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政治是德政,与此相反是暴政,比如说,文武之治是德政,桀纣之治是暴政。翻开二十五史,在很大程度上便是德政与暴政的历史,德政流芳千古,暴政遗臭万年,这已是没有什么可以可讨论的了。
  可讨论的是德治与法治的问题。
  诚如圣人所说,德治是执政者像北极星一样居于中心的地位,而其他所有的人都环绕着他,或者说,像众星拱月一样。这样一来,执政者本身就有了主宰的地位,一朝天子一朝臣,遇到贤明仁君,人民算是运气好,天下大治;可一旦运气不佳,遇到昏乱暴君,人民也就只有遭殃了。说到底,德治从本质上说来蕴含这极大的人治的成分,而与民主政治的法治精神有所龃龉。
  而德治正是儒家政治的特色,更进一步说,也正是中国古代政治的特色。

页数:14/226
码字不易,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,您又有闲心的话,请点击广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