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论语

《学而》篇所说的“人不知而不惧,不亦君子乎?”“不 患人之不己知,惹不知人也。”孔子真可以说是翻来覆去地说到这 个话题了。虽说《论语》是学生笔记,可能有重复之处,但既然 已经过编辑整理,依然有这多次出现,那就只有一种理解,就是 孔老夫子的确反复多次强调过这个话题,给学生留下异常深刻 的印象,以至于重复出现也不嫌累赘,而予以保留。
  问题在于,孔子为什么要一而再,再而三地申说这个话题呢? 这大概与他一生追求“克己复礼”,周游列国而“累累如丧家之 火”,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分不开。可以说,不被人知道, 不被人了解,这是他终身未能解开的一个“情结”。不然的话,为 什么一向微言大义的圣人在这个问题上竞如此唠唠叨叨地说个不 停,听来总让人感到是在自我安慰或自我解嘲呢?
  不过,话虽如此说,但圣人自我安慰或自我解嘲所开的药方 对于那些怀才不遇者,怨天尤人者倒的确能起到强心镇静的作用 哩。
  更何况,无论别人知不知道自己,了不了解自己,苦练内功, 增强才干总是不错的罢。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
  【原文】
  子曰:“参①乎!吾道一以贯②之。”曾子曰:“唯。”子出,门 人问曰:“何谓也?”曾子曰:“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。”
  【注释】
  ①参;曾参。②贯;贯穿,贯通。
  【译文】
  孔子说:“参啊!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。”曾子说: “是。”孔子出去以后,学生们问曾子说:“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呢?” 曾子说:“老师的学说,忠恕两个字罢了。”
  【读解】
  什么是忠?什么是恕?
  曾子没有说,但孔子自己在别的地方有过解说。
  所谓忠恕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,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,所 以孔子说是“一”以贯之,而不是“二”以贯之。
  忠是从积极的方面说,也就是孔子在《雍也》篇里所说的: 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”自己想有所作为,也尽心尽力 地让别人有所作为,自己想飞黄腾达,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飞黄 腾达。这其实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。
  恕是从消极的方面说,也就是孔子在《卫灵公》篇里回答子 贡“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平?”的问题时所说的:“其恕乎!己 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自己不愿意的事,不要强加给别人。
  总起来说,忠恕之道就是人们常说的

页数:38/226
码字不易,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,您又有闲心的话,请点击广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