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论语

敬而神往,对 老师“循循然善诱人”的教学佩服得五体投地,从而感到自己无 论如何也赶不上老师的学问。
  这里的“循循然善诱人”就是我们今天说“循循善诱”这一 成语的来历。
  就通常的意义来说,循循善诱就是指有步骤、有次序地诱导 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和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思考问题,使学生能 够有层次、有条理地掌握教学内容,循序渐进地提高知识水平。这 是一种教学的艺术。
  推而广之,循循善诱也可用于行政方面,使之成为一种领导 的艺术。在这个意义上,循循善诱与“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 之”是相反的一种方式。这不是命令的方式,禁止的方式,而是 引导的方式,疏导的方式,或者说,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。这 种方式的好处是;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”和风细雨,容易 深入人心,从而收到较为长久的效果。
  所以,无论你做老师还是做领导人,乃至于做家长,都应该 掌握循循善诱的艺术。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待贾而沽,不藏于椟
  【原文】
  子贡曰:“有美玉于斯,韫椟 ①而藏诸?求善贾②而沽③诸?”子 曰:“沽之哉!沽之哉!我待贾者也。”
  【注释】
  ①韫(yun)椟(du):藏在匣子里、韫,藏;椟,匣子。②贾(gu):商人。③沽:卖。
  【译文】
  子贡说:“有一块美玉在这里,是把它珍藏在匣中好呢?还是 找一个识货的商人把它卖出去好呢?”孔子说:“卖出去吧!卖出 去吧!我正等待着识货的商人哩。”
  【读解】   
  儒者常常以水和玉比德,所以,当子贡一说到有美玉在这里 时,孔子便知道他是以玉设比,于是作出了“我正等待着识货的 商人哩”的回答。
  子贡所提出来的,实际上是读书人出不出去做官的政治态上问题。
  子贡给出的是两个选择要么“韫椟而藏”,珍藏在匣中;要 么”求善贾而沽”。找一个识货的商人把它卖出去。这两个选择实 际上就是孔子所说“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”(《述而》的“行 藏”问题。孔子在这里的回答是倾向于“行”的方面,即“沽之 哉!沽之哉!”卖出去吧,卖出去吧!这反映出孔子思想中积极入 世的一方面。但下面的回答值得我们特别注意,孔于说的是“我 待贾者也”而子贡问话中说的是“求善贾而沽诸?”
  一“求”一“待”,态度大有不同。
  这里面的微妙区别,正如朱熹在《论语集注》中引范氏的看法:
  读书

页数:88/226
码字不易,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,您又有闲心的话,请点击广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