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论语

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
  【原文】
  子夏曰:"贤贤易色;事父母能竭其力;事君能致其身;与朋友交言而有信。虽曰未学,吾必谓之学矣。"
  【注释】
  子夏:孔子的学生,姓卜,名商,字子夏。 贤贤易色:第一个"贤"字作动词。用尊重贤人来代替(易)爱好美色,也就是新生贤人超过爱美丽的女人。 致:献。
  【译文】
  子厦说:"尊重贤能的人超过爱美丽的女人;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;侍奉君王能鞠躬尽瘁;与朋友交往说话守信用。这倦的人,虽然说没有学习过什么,我也一定要说他是学习过的了。"
  【读解】
  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不是看学历,不是看文凭,而是看你的行为,看你的言谈举止。
  作为孔子的高足之一,子夏可以说是深得了老师的真传。
  孔子说:"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"子夏说:"虽曰未学,吾必谓之学矣。"都是教人求实务本,学以致用;先做人,后做学问。
  这也使人想到毛泽东的教导:"读书是学习,使用也是学习,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。"
  说来也是,一个人尽管学富五车,才高八斗,如果行为方式、言谈举止乖廖愚笨,不能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,又有什么用呢?相反,一个人虽然没有什么文凭,没有进过大学校门,但他言谈举止得体,行为方式正确,能够有所创造,有所发明,难道你能够说他没有学习过什么吗?
  这就是求实务本,学以致用的道理。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人不庄重就没有威严
  【原文】
  子曰:"君子不重则不威,学则不固。主忠信,无友不如己者。过则勿惮改。"
  【注释】
  无:不要。 惮:怕。
  【译文】
  孔子说:"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,学习也不能巩固。要坚持忠诚和信用,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。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。"
  【读解】
  关于威严的问题,孔子曾经和学生子张谈起过。孔子说:"君子衣帽整齐,目不邪视,庄重严肃使人望而生畏,这就是威严而不凶猛。"(《尧曰》)说起来,也就是要求人们穿着合度,举止得体。反之,则如俗语所说:"歪戴帽子斜穿衣,一定不是好东西。"衣冠不整,言行轻薄,给人随随便便的感觉,则很难有威严。人既陷于轻薄草率,玩世不恭,不能谨言慎行,学习自然也就很难有所成就,不能巩固了。
  当然,穿着合度,举止得体并不是非得要西装革履,一本正经。这方面走过了头,也很容易成为迂腐的假道学先生。

页数:9/226
码字不易,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,您又有闲心的话,请点击广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