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《官场现行记》作者:李宝嘉
上要写禀帖给抚台告病,说:"不干了!我不能来受他的气!"谁知他老人家正在闹着告病,倒说一连接到亲友两封来信:一封是他一个至好朋友,还是那年由京里截取出来,问他挪用过八百金,一直未曾归还。如今那个朋友光景很难,所以写了信来问他讨。又一封乃是他的亲家,现任户部侍郎,从前定过他的小姐做儿媳,如今儿子已经长大,拟于秋间为之完姻,以了"向平之愿"。这位待郎公亲家乃是他一向仰仗的。想想自己女儿也不小了,留在家里无用,早晚总要出阁的。还帐要钱,嫁女儿亦是要钱,眼面前就有这两宗出款,倘若不做官,更从何处张罗?因此空发了半日牢骚。
过了一夜,第二天便出门拜见首府。因首府是他同年,彼此知己,好打听中丞这番考试属员是个什幺宗旨,所考的是些什幺东西。首府同他说:"听说也不过策论、告示、批判之类。"他说:"若说策论呢,对策不过翻书的工夫,乡、会三场以及殿试,我辈尚优为之。至于作论,越发不是难事,不过做一篇散体文章,况且朝考亦要作论,这些都是做过的。至于拟告示,拟批,拟判,我兄弟虽是一行作吏,但自问并不同于俗吏所为,一向于这公事上头却也不甚留心,不甚了了。骤然拿个禀帖叫我批,说桩案子叫我判,叫我写些什幺呢?"
首府乃是一个老滑,听了说道:"这些事情,只要准情酌理,大致不错,也就交代过去,没有什幺烦难的。"他道:"总要还他格式才好。这些格式我肚子里一向没有,怎幺好呢?"首府道:"就像我兄弟出来做官,何曾懂得什幺格式,也不过书办拟了上来,老夫子改好之后,再送我过目,瞧着有不对的,斟酌换两个字罢了。老同年如其单要讲究格式,其实只要一书办足矣。"那位截取知府听了,喜的了不得,连忙说道:"现在我兄弟就少怎幺一个人指点指点。如此就拜托同年,可否就在贵衙门里书办当中检老成练达的赏荐一位,以便兄弟朝夕领教?也免得时刻来烦老同年。"首府被他缠不过,晓得他有痰气的,如果不答应,一定还要缠之不休,只得应允。
等他到拜客回公馆,那府里的书办也就来了。见了而磕头称"大人",自己称"书办"。问他那一房,回说是"刑房"。这位太守公竟其异常客气,因为他姓王,就称之为王先生。又请王先生坐,王先生执定不肯。他说:"请教的事情多,坐了好商量。"原来这位太守公从前做八股的时候单练就一种工夫,是自己抄写类书,把什幺"四书人物串珠"、"四书典林"、"文料触机"等类,一概自己分门别类,抄写起来。等到用的时候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