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达摩出身传灯传


慧可请问法印
  神光僧获备员为达摩弟子,又幸达摩为之更名,不胜雀跃,以得承训为幸。一日,从容请曰:“弟子从游门下,为作佛也。顾作佛自法印始,不知诸佛法印,可得闻乎?”达摩欲慧可收敛,在灵性上用功,不欲在见闻上探讨,故应之曰:“诸佛法印,匪从人得。”慧可闻言,即悟曰:“人在郛郭,心者性灵。师曰:『非从人得』,心从心悟可知矣。”自后慧可,言语文字,皆视为糟粕,一味在性灵融会体认。
  慧可请问诗:
  备员弟子为更名,雀跃超筵藉玉成。诸佛光年为法印,乞师逐一为闻陈。
  达摩回答诗:
  法印虽从诸佛遗,世人未可得精微。达摩微白形骸点,慧可融通悟骨旨。

岳神听师讲经
  一日,慧可、道副、道育诸徒在法堂坐,听师讲经说法。忽见一老者,姿容苍古,冠服庄严,步履从容,言谈慷慨,直趋至法堂,求达摩讲经。诸徒接见,道是坊郭致仕稳翁,独达摩识是嵩山岳帝,不泄其机,与之进待,以宾礼,赐之坐,以聆讲说。本日,慧可僧常值,尚未进经开讲,先启口问曰:“太宇清宁,天君寂若,庶几妙道有得。今弟子心多震撼不宁,何以能悟无上宗旨?讲经??安心意焉,请师且为弟子安此未宁之心。”师曰:“汝欲心宁,可将心来安。”慧可曰:“觅心了不可得。”师曰:“既不可得,则子心境吾正安之矣。”老者获闻安心之说,不觉了然大悟。降阶谢曰:“经从耳进,须用心融;心稍不宁,则上人开发祗说铃也。弟子之所以去佛道远者,亦为染着声臭色天相,君所以胶扰不宁。今后予知所从事矣。”慧可曰:“心本常空常宁,滞有则实,徇象则扰。吾徒必境象两忘,始为了证佛事。”师曰:“二子之谈,善哉。”本日遂辍讲,相笑而别。
  岳神趋堂听经诗:
  苍古姿容步履闲,服弁庄重伟言谈。趋堂为听禅师讲,二子惊疑辍仕官。
  慧可求师安心诗:
  慧可经筵启达摩,天君扰攘失安和。谈经未落安心急,不识金针砭若何?
  达摩点化安心诗:
  子欲安心讵有他,觅心扰????。太宇清宁无觅处,子心祖饯两?谶。
  岳神有感诗:
  吾心染着色和声,胶扰心中不获宁。今日获闻师指点,始知从事???。
  慧可感悟诗:
  常空性地与常宁,徇象之夫扰失平。境象两忘真体现,参禅妙决已无赢。
  道育赞叹诗:
  佛法相传总是心,虚无寂灭是金针。灵台染着些儿物,不是如来去后音。

页数:16/26
码字不易,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,您又有闲心的话,请点击广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