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鼓掌绝尘
说这李岳,自与老夫人争竞出门,果然许久竟不回来。听得文荆卿报了探花,追悔无及,道:“古人云,凡人不可貌相,海水难将斗量。果是不差。我今若是回去,免不得要说几句势利话儿,却不反被嫂嫂、侄女儿暗中冷笑,只说我是趋势附炎的。但当今之世,到是势利些的还行得通,且回去看个分晓。”连忙备了许多礼物,赶将回来。只见堂前喧阗闹吵,都是各乡宦家来恭贺的。
李岳一走进门,见了小姐,深深唱喏,趋奉不已,道:“探花夫人,小叔特来贺喜。”小姐笑道:“叔叔说那里话。向日若非叔叔深谋奇计,你侄女婿焉能得有今日?”老夫人道:“叔叔,如今一来也得门当户对,替你面上争了光彩;二来我嫂嫂也省得吃你的言语。”李岳惭愧无地,道:“嫂嫂,君子不念旧恶。你若重提旧事,教小叔颜面何存?”小姐道:“今日接叔叔回来,要你打发报人,却不必把是非争辨了。”
那李岳巴不得脱身出来,听小姐说了这句话,勉强笑了一声,疾忙走出堂前,便与报人相见。遂把文荆卿捷中探花的缘故,仔细询问一遍。那报人就要起身,老夫人再四款留不允,只得重重酬谢出门。
你看这李岳,见侄女婿中了探花,把哥哥在日势炎依旧使将出来。从此出入不拘远近,就要乘马坐轿。那些临安城中的人,见他当日是刺史的兄弟,如今是探花的叔丈,愈加奉承几分。他便到南庄上,也去竖两根旗杆起来。正是:一人有福,挈带满屋。这不在话下。
那文员外,自他侄儿不别而行,各处遍访,竟不知些踪迹。忽见廷试录上第一甲第三名文玉,字荆卿,姑苏人。心中便有十分疑惑,暗想道:“天下同名同姓者虽多,哪有这都图籍贯一些不差的。又有一说,姑苏城中,只我文家一姓,那里还有外族?这多应是我酒痴生的侄儿了。
文员外正在将信将疑之际,只见京中下书人到,口称送文探花家报。忙到堂前,接了来书,一一询问,果是侄儿中了探花。霎时间疑城始释,心花顿开,遂把下书人请进客厅,款留茶饭,便拆开书,从头一看,上写着:
不肖侄玉,自违慈颜,已经三载。踪迹不定,温清之礼既疏;湖海久羁,甘旨之供已缺。虽切孝思,实招物议。不肖莫大,负罪良深。幸得分花官里,食粟王家。虽祖宗之福庇,实叔父之义方。准拟新秋告假,驰驿还乡。专人走报,不尽欲言。
叔父大人尊前不肖侄玉顿首百拜
文员外看了书,满心欢喜道:“谢天谢地,这是我文门有幸了。”连忙进去,取出白银十两,送与下书人,辞谢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