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连城壁
帐如数还清。
百顺讨足之后,就备了几席酒,把众人一齐请来,拜了四拜,谢他一向抬举照顾之情,然后开言道:“小人奉家主
遗言,蒙诸公盛意,教我不要还乡,在此成家立业,这是恩主爱惜之心,诸公怜悯之意,小人极该仰承;只是仔细筹度
起来,毕竟有些碍理。从古以来,只好子承父业,那有仆受主财?我如今若不装丧回去,把客本交还幼主,不但明中犯
了叛主之条,就是暗中也犯了昧心之忌,有几个受了不义之财,能够安然受享的?
我如今拜别诸公,要扶灵柩回去了。“众人知道劝不住,只得替他踌躇道:”你既然立心要做义仆,我们也不好勉
强留你。只是你那两个幼主,未必像阿父能以恩义待人,据我们前日看来,却是两个凶相,你虽然忠心赤胆的为他,他
未必推心置腹的信你。他父亲生前货物是你放,死后帐目是你收,万一你回去之后,他倒疑你有私要恩将仇报起来,如
何了得?你的本心只有我们知道,你那边有起事来,我们远水救不得近火。
你如今回去,银子便交付与他,那张遗嘱切记要藏好,不可被他看见,抢夺了去。他若难为你起来,你还有个凭据,
好到官去抵敌他。“百顺听到此处,不觉改颜变色,合起掌来念一声”阿弥陀佛“道:”诸公讲的甚么话?自古道:
“君欲臣死,臣不得不死;父欲子亡,子不得不亡。”岂有做奴仆之人与家主相抗之理?说到此处,也觉得罪过。那遗
嘱上的言语,是家主愤怒头上偶然发泄出来的,若还此时不死,连他自己也要懊悔起来;何况子孙看了,不说他反常背
理,倒置尊卑?我此番若带回去,使幼主知道,教他何以为情?若使为子者怨父,为孙者恨祖,是我伤残他的骨肉,搅
乱他的伦理,主人生前以恩结我,我反以仇报他了,如何使得?
我不如当诸公面前毁了这张遗嘱,省得贻悔于将来。“说完,取出遗嘱捏在手中,对灵柩拜了四拜,点起火来烧化
了。四座之中,人人叹服,个个称奇,道他是僮仆中的圣人,可惜不曾做官做吏,若受朝廷一命之荣,自然是个托孤寄
命之臣了。
百顺别了众人,雇下船只,将旅榇装载还乡,一路烧钱化纸,招魂引魄,自不必说。一日到了同安县,将灵柩停在
城外,自己回去,请幼主出来迎丧。
不想走进大门,家中烟消火灭,冷气侵人,只见两个幼主母,不见了两位幼主人。问到那里去了?单玉、遗生的妻
子放声大哭,并不回言,直待哭完了,方才述其原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