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《飞龙全传》 吴璿 著
臣儿带病来奏,望父王早为定夺。”周主闻奏大惊道:“怪道这贼不来上表,原来果有反叛之心,如何区处?”柴荣又
奏道:“那高行周与臣儿有不共戴天之仇,衔恨已久,因他父子骁勇无敌,不能与先人报仇雪恨。如今老贼操兵练将,
要上汴京,声势甚大,难与为敌。依臣儿之见,父王即当命将兴师,往彼问罪,先声所至,可以不战而定,所谓先发制
人,易与为力之道耳。”周主道:“王儿所奏甚当,但诸将之中,谁可领兵当此大任?汝试择焉。”
柴荣道:“臣儿闻欺敌者败,怯敌者亡。今观在朝诸将,皆非高行周之敌,盖有滑州之役,恐其惧怯而愤败也。”
周主道:“似此谁人可使?”柴荣道:“臣儿保举一人,堪称此职,决能与父王分忧,可望成功。”周主道:“汝保何
人?”柴荣道:“臣儿所保之人,乃当今之豪杰,举世之英雄,恐父王不肯开恩,赦彼罪名耳。”周主听罢,微微笑道
:“王儿,你今所奏,莫非有心要保那红脸贼么?这却万万不能。”柴荣复奏道:“父王,那赵匡胤刀枪精通,弓马娴
熟,有大将之才,堪为国家之用。父王命之为将,领兵前去,若匡胤无能,死于高喊之手,就如杀他一般,可消父王之
怒矣;若匡胤此去得能擒拿老贼,一来便与国家除了大害,免其后患,二来可报臣儿先人之仇,更可使匡胤将功折罪。
此一举而两得,公私兼尽之策也,望父王依允。”周主听奏,沉想了一回,说道:“王儿且退,明日早朝,再当定议。”
柴荣总不肯退,只是苦切相求,委曲陈奏。当不得柴娘娘又在旁边撺掇,说道:“社稷为重,隐忿宜轻。陛下还该赦赵
匡胤之罪,命他领兵速上潼关,剿除叛逆为是。”柴娘娘这两句话,又把周主要杀匡胤之心,已减去了八九,说道:
“明日候旨。”
柴荣谢恩回宫,回至王府,见了众人,把这话说了一遍。众人惊喜交集,说道:“虽蒙大哥这番回天之力,皇心转
移,究竟不知明日凶吉何如。”柴荣道:“不妨,皇上已有允许之意,谅无翻变;设或不然,愚兄愿以微命殉之,岂敢
偷生于人世耶?”
苗光义道:“殿下勿忧,诸公亦请放心,理数已定,明日包管无事。”众人将信将疑,不敢多说。看那匡胤欢笑自
如,绝无惊忧之态。当时柴荣分付备酒,排设于书房之中。现在七人,序次坐下,闲谈今古,共饮醇醪。只因未判吉凶,
藉此以为解闷消愁而已。正是:
一事未经言下决,数杯且尽眼前欢。
次日,周主驾设早朝,受文武百官朝拜。周主问道:“今潼关高行周不遣官上表,阴蓄不臣之心,指日兵上汴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