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孟子

  博学评说是手段,归于简约才是目的。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以善养人,能服天下。
  【原文】
  孟子曰:“以善服人者,未有能服人者也;以善养人,然能 服大下。天下不心服而王者,未之有也。”
  【译文】
  孟子说:“单凭善就想陵人心服,是不能够使人心服的;要用 善去培养教育人,才能够使天下的人心服。天下的人不心服而想 统一天下,这是不可能的。”
  【读解】
  关键是“养人”。
  服人服心,教育的潜移默化功能是不可估量的。
  作为教育家,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对于教育的作用都非常重 视而身体力行。
  因为,无论你有多么好的思想,多么好的治国平天下方略,一 言以蔽之,多么“善”。不通过“养人”--培养教育,怎么能够 让人们理解而化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呢?
  就是我们今天,不也仍然强调“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”吗?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声闻过情,君子耻之
  【原文】
  徐子①曰:“仲尼亟②称于水,曰:‘水哉,水哉!’何取于水也?”
  孟子曰:“源泉混混③,不舍昼夜,盈科④而后进,放乎四海。 有本者如是,是之取尔⑤。苟为无本,七八月之问雨集,沟浍(6)皆 盈;其涸也,可立而待也。故声闻(7)过情,君子耻之。”
  【注释】
  ①徐子:孟子的学生徐辟。②亟:屡次。③混混:通“滚滚”, 水势盛大的样子。④科:坎。⑤是之取尔;“取是尔”的倒装句, “取这个罢了。”(6)侩(kuai):四间大沟渠。(7)声闻:名声,名誉。
  【译文】  
  徐子说:“孔子曾多次赞叹水,说:‘水啊!水啊!’他到底觉 得水有什么可取之处呢?”
  孟子说:“水从源泉里滚滚涌出,日夜不停地流着,把低洼之 处--填满,然后又继续向前,一直流向大海。它是如此水不枯 竭,奔流不息。孔子所取的,就是它的这种特性啊。试想,如果  水没有这种永不枯竭的本源,就会像那七八月问的暴雨一样,虽  然也可以一下子灌满大小沟渠,但也会一下子就于酒枯竭。所以,  声望名誉超过了实际情形,君子就会感到羞耻。”
  【读解】
  孟子一方面祖述仲尼之意,阐发水的特性;另一方面用水比 拟人的道德品质,强调务本求实,反对一个人的名誉声望与自己 的实际情况不符。要求大家像水一样,有永不枯竭的安身立命之 本,不断进取,自强不息。

页数:106/192
码字不易,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,您又有闲心的话,请点击广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