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孟子
其实,我们在《韩诗外传》里发现了孔子自己对于为什么要 “亟称于水”这个问题的详细回答。
问题是由子贡提出的。子贡说:“君子看见大水总是要观察, 这是为什么呢?”
孔子回答说:“君子是用水来比拟人的道德啊!水到处给予而 无私,这不是像很有德行吗?所到之处万物生长,这不是像很有 仁爱吗?流向总是循着一定的道理,这不是像很有正义吗?浅处 流淌,深处莫测高深,这不是像很有智慧吗?奔赴深渊大谷而毫 无疑惧,这不是像很有勇气吗?任何细微之处也不放过,这不是 像很明察吗?遇到险恶地势也不避让,这不是像很容忍大度吗?脏 东西进去,干干净净出来,这不是像很善于化育吗?水面永远是 平的,这不是像很公正吗?不求一概满盈,这不是像很有节度吗? 无论经过多少曲折,始终向东流,这不是像意志很坚毅吗?正因 为水有这些特性,所以君子看见大水就一定要观察。”
这简直就是一首水的赞美诗啊!生动而深刻。既然如此,我 们何不观水去呢?
------------------
人与禽兽的差别有多大?
【原文】
孟子曰:“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①,庶民去之,君子存之. 舜明于庶物,察于人伦,由仁义行,非行仁义也。”
【注释】
①几希:少,一点点。
【译文】
孟子说:“人和禽兽的差异就那么一点儿,一般人抛弃它,君 子却保存它。舜明白一般事物的道理,了解人类的常情,于是从 仁义之路而行,而不是为行仁义而行仁义。”
【读解】
人与动物的差别何在?
在今天,这已是一个人类学的命题了。可孟子却早在两千多 年前就提出了这个问题。
孟子说,人与禽兽的差异就那么一点儿,至于那一点儿到底 在什么,他在这里没有说。不过,我们在《滕文公上》)里曾听他 说过人之所以为人,吃饱了,穿暖了,住得安逸了,如果没有 教养,那就和禽兽差不多。可见,在孟子看来,人和禽兽的差别 就在于有没有教采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,就是有没有精神方面 的东西。这和我们现在一般的看法是基本吻合的,即,人的动物 本能方面,亦即其自然属性是动物性的,但其精神文化方面,亦 即其社会属性是非动物性的,而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后一 方面。既然如此,高尚的人当然就应该发展人与动物相区别的一 方面。所以,孟子说:“庶民去之,君子存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