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孟子

小而不做。做官不 隐藏自己的才能,坚持按自己的原则办事。不被重用不怨恨,穷 困也不忧愁。与没有教养的乡下人相处,也照样很自在地不忍离 去。他说:‘你是你,我是我,你就是赤身裸体在我旁边,对我又 有什么污染呢?’所以,听到过柳下惠风范的人,心胸狭窄的会变 得宽阔起来,刻薄的会变得厚道起来。
  “孔子离开齐国的时候,不等把米淘完就走;离开鲁国时却说: ‘我们慢慢走吧,这是离开父母之邦的路啊!’应该快就快,应该 慢就慢;应该隐居就隐居,应该做官就做官。这就是孔子。”
  孟子说:‘伯夷是圣人里面最清高的;伊尹是圣人里面最负责 任的;柳下惠是圣人里面最随和的;孔子是圣人里面最识时务的. 孔子可以称为集大成者。集大成的意思,就好比乐队演奏,以钋 钟声开始起音,以玉磐声结束收尾。钋钟声起音是为了有条有理 地开始,玉磐声收尾是为了有条有理地结束。有条有理地开始是 智方面的事,有条育理地结束是圣方面的事。智好比是技巧,圣 好比是力量。犹如在百步以外射箭,箭能射拢靶子,是靠你的力 量;射中了,却是靠技巧而不是靠力量。”
  【读解】
  孟子在这里罗列的,是四种圣人的典型:伯夷清高,伊尹具 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柳下惠随遇而安,孔子识时务。比较 而言,孟子认为前三者都还只具有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,而孔子 则是集大成者,金声而玉振,具有“智”与“圣”相结合的包容 性。
  显然,孟子给了孔子以最高赞誉。
  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,伯夷过于清高,清高得来有点不食 人间烟火,所以他最后要与叔齐一道“不食周粟”,饿死于首阳山. 但是,所谓“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”的观念也就由此生成,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或许也正是由此观念出发,伯夷才被推崇 为“圣人”之一。伊尹“其自任以天下之重”,具有强烈的社会责 任感和使命感,是我们曾经说过,“把历史扛在肩头”的人。其实。 他的这种精神,正是曾子所谓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 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平?”(《论语·泰伯》) 所以,伊尹是非常符合儒教精神的“圣人之一,历来也的确成 为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古代圣贤人物。但他的这种精神,在进入所 谓“现代主义”或“后现代主义”时期后,已被视为过于沉重,过 于执着的“古典意识”,与“轻轻松松过一生”的现代生活观念有 格格不入,或者说,已不那么合时宜了。柳下惠一方面是随遇 而安,另一

页数:120/192
码字不易,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,您又有闲心的话,请点击广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