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孟子
所以,即使是王公贵人,如果不对他恭 敬地尽到礼数,也不能够多次和他相见。相见的次数尚且不能够 多,何况要他做臣下呢?”
【读解】
乐道忘势,是弘扬读书人的气节和骨气。还是曾子所说的那 个道理:“彼以其富,我以吾仁;彼以其爵,我以吾义。吾何慊乎 哉?”(《孟子-公孙五下》)他有他的富,我有我的仁;他有他的 官位,我有我的正义。我有什么输于他的呢?这样一想,也就不 把他的权势放在心上了。所以,真正的贤士能够笑傲王侯,我行 我素。
当然,如里王侯本身也能够好善而忘势,对贤能之士礼数有 加,当成真正的朋友而平等对待,那又是另一回事了。 总之,领导人好善忘势,尊重知识,尊重人才;人才乐道忘 势,不逢迎拍马,屈从权贵。这是相反相成的两方面。正如朱熹 《孟子集注》所说:“二者势若相反,而实则相成,盖亦各尽其道 而已。”
------------------
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
【原文】
孟子谓宋勾践①曰:“子好游②乎?吾语子游:人知之,亦嚣嚣(3); 人不知,亦嚣嚣。”
曰:“何如斯可以嚣嚣矣?”
曰:“尊德乐义,则可以嚣嚣矣。故土穷不失义,达不离道。 穷不失义,故士得己①焉;达不离道,故民不失望焉。古之人,得 志,泽加于民;不得志,修身见于世。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 天下。”
【注释】
①宋勾践:人名,姓宋,名勾践,生平不详。②游;指游说。 嚣嚣:安详自得的样子。④得己:即自得。
【译文】
孟子对宋勾践说:“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?我告诉你游说 的态度: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;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。”
宋勾践问:“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?”
孟子说:“尊崇道德,喜爱仁义,就可以安详自得了。所以士 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;显达时不背离道德。穷困时不失去仁义,所 以安详自得;显达时不背离道德,所以老百姓不失望。古代的人, 得时恩惠施于百姓;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。穷困时独 善其身,显达时兼善天下。”
【读解】
穷达都是身外事,只有道义都是根本。
所以能穷不失义,达不离道。
至于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”,则与孔子所说“用之 则行,舍之则藏”一样,进可以攻,退可以守,成为两千多年来 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座右铭,成为最强有力的心理武器,既 对他人,也对这个世界,更对自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