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孟子

  孟子说:“原来你说的是这个呀!曾子说过:‘晋国和楚国的 财富,没有人赶得上。不过,他有他的财富,我有我的仁;他有 他的爵位,我有我的义。我有什么不如他的呢?’曾子说这些话难 道没有道理吗?应该是有道理的罢。天下有三样最尊贵的东西:一 样是爵位,一样是年龄,一样是德行。在朝廷上最尊贵的是爵位; 在乡里最尊贵的是年龄;至于辅助君王治理百姓,最尊贵的是德 行.他怎么能够凭爵位就来怠慢我的年龄和德行呢?所以,大有 作为的君主一定有他不能召唤的大臣,如果他有什么事情需要出 谋划策,就亲自去拜访他们。这就叫尊重德行喜爱仁道,不这样, 就不能够做到大有作为。因此,商汤对于伊尹,先向伊尹学习,然 后才以他为臣,于是不费大力气就统一了天下;桓公对于管仲,也 是先向他学习,然后才以他为臣,于是不费大力气就称霸于诸侯。 现在,天下各国的土地都差不多,君主的德行也都不相上下,相 互之间谁也不能高出一筹,没有别的原因,就是因为君王们只喜 欢用听他们的话的人为臣,而不喜欢用能够教导他们的人为臣。商 汤对于伊尹,桓公对于管仲就不敢召唤。管仲尚且不可以被召唤, 更何况连管仲都不屑于做的人呢?”
  【读解】
  这个连管仲都不屑于做的人就是孟子自己。因为在《公孙丑 上》里,当公孙王提出管仲来和孟子相比时,孟子已经说过,自 已根本不屑于与管仲相比。(参见 3·1)比都不愿意比,当然就更 不愿意做了。
  可见孟子的自视是很高的。
  自视既然这样高,当然就不愿意被呼来唤去的了。自己主动 要去朝见是一回事,被召唤去朝见又是另一回事。所以,孟子才 有为景丑等人所不理解的行为。这种行为,不仅孟子有,就是孔 子也是有的。我们读本章,有些地方就与《论语·阳货》记录孔 子虚与委蛇对付阳货的情况相似。说穿了,是因为凡是自视甚高 的人都很注意自己的立身“出处”。这种做法,在民间的看法可就 不一样了,说得好听一点是“清高”,说得不好听一点是“拿架 子”,再说得难听一点那可就是“迂腐”而“酸溜溜”的了。或许 正是因为这样,因为他们的“清高”(或“迂腐”)而不肯苟且,所 以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周游列国都不被重用,空有满腹经纶和济 世良方。相反,像苏秦、张仪那样的纵横家却完全没有孔、孟的 “清高”(或“迂腐”),“展开谈天说地口,来说名利是非人”,只 管游说得君王高兴,不择一切手段,结果却大行其道,甚至能够 “挂六国相印”。

页数:57/192
码字不易,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,您又有闲心的话,请点击广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