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孟子
所限不能用上等木料做棺椁,不能够称心;没有钱 不能用上等木料做棺椁,也不能够称心。既为礼制所允许,又有 财力,古人都会这么做,我又怎么不可以呢?况且,这样做不过 是为了不让泥土沾上死者的尸体,难道孝子之心就不可以有这样 一点满足吗?我听说过:君子不因为天下大事而俭省应该用在父 母身上的钱财。”
【读解】
从流传下来很少的记载来看,我们已经知道孟子的母是一 位慈母,在孟子的教育上很花了些心血。所以,当母亲去世的时 候,孟子的孝子之心是可以理解的,把棺桂做得好一点也没有什 么不可以。
当然,《孟子》一书之所以把这一章记载在这里,绝不仅是 为了给孟子为母亲做上等棺择作解释。而是为了表达孟子的思想: 在安葬父母的问题上,只要是礼制和财力两方面许可,就要尽力 做得好一些。尤其是本章最后的一句话——“君子不以天下俭其 亲”,更是格言似的表达了孟子关于“孝”的看法。
我们已经知道,《论语》里有不少孔子及其弟子关于“孝”,关 于“丧”的问题的论述。其中比较重要而又与本章所论问题关系 密切的如孔子在《八佾》篇里的说法:“与其易也,宁戚。”意思 是说,丧礼与其铺张浪费,宁可悲哀可度。所以,孔子其实更重 视的是内在情感方面,而要求在物质方面节俭办事,反对丧事过 分大办,铺张浪费。这一点,在孟子这里显然已发生了变化。时 代不同,个人所处地位不同,财力状况不同都导致了这种变化。但 万变不离其宗,有一点是肯定的,就是强调丧事是“孝心”的重 要体现,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。
不过,高度重视并不意味着越铺张越好。就是为母亲做上等 棺椁的孟子,不也仍然坚持了礼制与财力许可这两条基本原则吗?
所以,超出我们的“礼制”(文件〕规范(比如说动用几十辆 豪华公车)和财力大办丧事也罢,修豪华祖坟也罢,都不一定能 够在孔、孟这里得到支持。倒是真正诚心诚意地尽自己的财力,在 礼俗许可的范围内办好丧事,更重要的是在内。真正表达对失去 亲人的悲戚和悼念,才是先贤圣哲们所赞许的行为。
------------------
官场与商场中的垄断现象
【原文】
孟子致为臣而归①。王就见孟子,曰:“前日愿见而不可得;得 侍同朝,甚喜;今又弃寡人而归,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?”
对曰:“不敢请耳,固所愿也。”
他日,王谓时子②曰:“我欲中国③而授孟子室,养弟子以万 钟,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⑤。子盍为我言之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