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孟子
新事物新现象冒出来,其是与非,正与邪,往往使 人感到困惑,感到难以评说。这时候,大家对“不以规矩,不能 成方圆”的感受就更加真切而深刻了。所以,要求健全法制法规 的呼声日益强烈。据有人统计说,当前的中国,几乎每天都有法 规出台。这种说法不知有没有夸张的成分,但大家对“规矩”的 重视,全民普法教育的进行,这些都是非常真实的。说起来,所 有这些,不都是在“以规矩”而“成方圆”吗?
------------------
仁得天下,不仁则失
【原文】
孟子曰:“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,其失天下也以不仁。国之所 以废兴存亡者亦然。天子不仁,不保四海;诸侯不仁,不保社稷; 卿大夫不仁,不保宗庙①;士庶人不仁,不保四体。今恶死亡而乐 不仁,是犹恶醉而强②酒。”
【注释】
①宗庙:这里指采邑(封地),因为卿大夫先有采邑然后才有宗庙。 ③强:勉强。
【译文】
孟子说:“夏商周三代获得天下是由于仁,失去天下是由于不 仁.诸侯国家的兴衰存亡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。天子不仁,不能 够保有天下;诸侯不仁,不能够保住国家;卿大夫不仁,不能够 保住祖庙;士人和平民百姓不仁,不能够保全身家性命。现在的 人既害怕死亡却又乐于做不仁义的事,这就好像既害怕醉却又偏 偏要拼命喝酒一样。”
【读解】
依然是对“仁”的呼唤。
道理一说就清楚,勿需多谈。令我们感兴趣的是孟子雄辩的 句式:
“今恶死亡而乐不仁,是犹恶醉而强酒。”现在的人既害怕死 亡却又乐于做不仁义的事,这就好像既害怕醉却又偏偏要用喝 酒一样。
“今恶辱而居不仁,是犹恶湿而居下也。”(《公孙五上》3· 4)现在的人既厌恶耻辱却又居于不仁的境地,这就好像既厌恶潮 湿却又居于低洼的地方一样。 “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,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。”(《离 娄上))7·7)现在的人既想无敌于天下却又不行仁道。这就好像 既热得受不了却又不愿意洗澡一样。
这一类相同的句式,指出生活中的悖逆现象,以此来说明抽 象的道理,往往如以掌去背,令人幡然猛醒,尤其具有启迪意义.
------------------
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
【原文】
孟子曰:“爱人不亲,反其仁;治人不治,反其智;礼人不答, 反其敬——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,其身正而天下归之。诗云: ‘永言配命,自求多福。”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