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孟子

  【译文】
  孟子说:“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,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 爱是否不够;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,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 才智是否有问题;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,那用应反 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——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,都应该 反来检查自己,自身行为端正了,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。《诗 经》说:‘长久地与天命相配合,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。”’
  【读解】
  我们在《公孙丑上》里已听孟子说过:“仁者如射:射者正己 而后发;发而不中,不怨胜己者,反求诸己而已矣。”
  意思都是一样的。从个人品质说,是严以律己,宽以待人,凡 事多作自我批评。也就是孔子所说的“躬自厚而薄责于人,则远 怨矣。”(《论语·卫灵公》)
  从治理国家政治说,是正己以正人。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 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(《论语·子路》)
  儒家政治,强调从自身做起,从身边事做起,所以,多与个 人品质紧紧连在一起。而自我批评则是其手段之一,其相关论述, 在《论语》和《孟子》中可以说是不胜枚举。当然,古往今来,真 正能够做到的人又的确是太少了,所以仍然有强调的必要。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人有恒言,天下国家
  【原文】
  孟子曰:“人有恒言,皆曰,‘天下国家。’天下之本在国,国 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。”
  【译文】
  孟子说:“人们有句口头语,都说‘天下国家。’天下的基础 是国,国的基础是家,家的基础是个人。”
  【读解】
  我们今天常说:“没有国哪有家?没有家哪有我?”
  似乎与孟子所说的路数恰恰相反。
  关键是出发点不同。
  我们今天面对利益,要求奉献,所以强调公而忘私,先人后 己;先国家,后集体,再个人。
  儒者则是强调道德的自我完善,要求修身为本,所以是先己 后人,推己及人。“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 平。”(《大学·经》)
  可见,路数虽反,道理却是相通:都是要求为他人,为集体, 为国家,为人类作出贡献。这才是最根本的。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水清濯缨,水浊濯足
  【原文】
  孟子曰:“不仁者可与言哉?安其危而利其菑 ①,乐其所以亡 者。不仁而可与言,则何亡国败家之有?有孺子歌曰:‘沧浪②之

页数:92/192
码字不易,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,您又有闲心的话,请点击广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