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论语

  【译文】
  孟武伯问什么是孝。孔子说“做父母的一心为儿女的疾病担忧。”
  【读解】
  乍一看来,孔予的回答真有点牛头不对马嘴的味道。人家问 什么是孝。他却回答说父母一心为儿女的疾病担忧。 但我们稍加体会,就会发现圣人真是和平常人不一般,他的 回答实际上非常深刻而精妙,依然是微言大义,他的意思是说 “你要问什么是孝吗,想一想你生病时父母为你担忧的那种心情 吧!这样你就会知道怎样尽孝道了。“ 说穿了,所谓孝不外乎是对父母爱心的回报你只要记得自 己生病时父母是如何的焦急,而以同样的心情对待父母,这就是 孝。 这种心情,这种幼时躺在病床上望着爸爸妈妈满怀爱怜地为 自己喂汤喂药的温馨体验,不是时常在我们的脑际紫回,在文学 家的笔端流淌吗? “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谁言 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?”(孟郊《游子吟》)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孝心是孝道的根本
  【原文】
  子游问孝。子曰:“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。至于犬马,皆能 有养。不敬,何以别乎?”
  【注释】
  子游:孔子的学主,姓言名偃,子子游。至于:就连,就是,表示提到另一付事。
  【译文】
  子游问什么是孝。孔子说:“现在人们所说的孝,往往是指能够赡养父母。 其实就连狗马之类都能够得到人的饲养。如果没有恭敬之心,赡养父母与饲养狗马之类有什么区别呢。
  【读解】
  与回答盂挞子和孟武伯父子不同,孔子对学生的问题不再是 含含糊糊地说隐语,而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了。 孝道的根本不在于赡养父母,而在于要有孝心。没有孝心,仅 仅是无可奈何地尽责任,那所谓的赡养就与饲养家禽牲畜没有什么 区别了。 当今社会,经济发达,吃穿方面的赡养问题日益退居次要地 住,老父老母所期望于子女的,更是心到而已。另一方面,宠猫 宠狗之风盛行,视猫儿狗儿重于先人老子的也大有人在。 如此看来,圣人之论还正有现实意义哩。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态度不是小问题
  【原文】
  子夏问孝:子曰:“色难。有事弟子之服其劳,有酒食先生馔, 曾是以为孝乎?
  【注释】
  色难:态度好很难。色,容色态度;难,困难。弟子:与下文“先生”相对,弟子指晚辈,先生指长辈。 馔:吃喝。曾:副词,竟:难道。
  【译文】

页数:17/226
码字不易,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,您又有闲心的话,请点击广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