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论语
正量刑的同时,对罪犯 由于社会的原因而犯罪抱以哀怜同情也是人之常情。谁说法官就 非得是铁石心肠的人呢?
曾子的看法是,一方面要对由于社会和时代的原因造成犯罪 的人抱以哀怜同情;另一方面不要因为自己审出一个案子而居功 骄傲,沾沾自喜,因为这并没有什么可喜的。作为法官,可喜的 应该是自己没有什么事情做,没有什么案子可审。正如孔子所说: “听讼,吾犹人也。必也使无讼乎?”(《颜渊》)“必也使无讼乎” 就是让人们没有官司可打,自然也就无案可审了。
“但愿世间人无病,何愁架上药生尘。”当法官的也应有这种 心理状态才是。或者可以拟为--
但愿世间无官司,何愁法庭铺灰尘。
------------------
墙倒众人推
【原文】
子贡曰:“纣①之不善,不如是之甚也。是以君子恶居下流②。 天下之恶皆归焉。”
【注释】
①纯即殷纣王,商朝的最后一个君主,中国历史上暴君的典型。 ②下流:下游,地形低下众水流灌的地方。
【译文】
子贡说:“殷纣王的坏,并不像传说的那么严重。因此君子厌 恶身居低下的处境,怕的是天下的坏处都归到自己的身上。”
【读解】
墙倒众人推,恶往一处归。
所谓“人情看冷暖,世态趋炎凉。”正如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 的那样,一个人原来荣耀显赫,如日中天,“咳唾成珠玉,挥袂出 凤云”一旦星移斗转,风流云散,甚至身败名裂,那就会墙倒众 人推,,被说得一钱不值,甚至连原先的赫赫功绩也往往会被染上 一层阴谋的色彩。倒是一切的罪恶,一切的坏名声都被做成大帽 子一古脑儿地戴到了那人头上。
千秋功罪,谁人曾与评说?子贡不愧为孔门高足,居然敢说 出殷纣王并不那么坏的话来,虽然并没有为纣王平反的意思,但 说出这样的话来已经是不容易的了。
更不容易的是他看到了人心的趋向,指出君子可千万不能不 慎重,一定不要犯下大的错误,不要让自己处于低下恶劣的被攻 击的处境。否则,墙倒众人推,恶往一处归,那任你是谁也是受 不了的。
懂得了这个道理,无论你是大人物也好,小人物也好,只要 是在人群之中生活,就要谨慎从事,避免居于“下流”的处境,以 免被众人推倒的墙压得喘不过气来。
------------------
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
【原文】
子贡曰:“君子之过也,如日月之食焉:过也,人皆见之;更 也,人皆仰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