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论语

” (《颜渊》)这种对“信”的强调,使人想到文天祥的绝笔:“人生 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!”或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:“生 命诚可贵,爱情价更高;若为自由故,二者皆可抛。”
  信用高于生命。
  不过,说得最多的,强调得最重的,往往也是问题最大的。背 信弃义与讲信用就像是一时孪生兄弟,他们穿越古今文化作品,跨 过历史长河,直到今天,依然与我们同在。或者更准确他说,越 到商品经济时代的今天,背信弃义与讲信用的矛盾越发突出,而 前者还大有占上风的势头哩。
  面对这样的形势,我们是不是应该大书特书圣人的呼吁呢?—— 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!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看过去知未来
  【原文】
  子张问:“十世①可知也②?”子曰:“殷因③于夏礼,所损益①可 知也;周因于殷礼,所损益可知也。其或继周者,虽百世可知也。”
  【注释】
  ①世:这里指代。 ②也:同“耶”,疑问语气词。 ③因:因袭 沿袭。 ④损益:减少与增加。
  【译文】
  子张问,“今后十代的情况可以知道吗?”孔子说:“殷代沿袭 夏代的礼仪制度,增添的和废弃的可以知道。周代沿袭殷代的礼 仪制度,增添的和废弃的可以知道。那么,继承周代的朝代,就 是一百代也是可以知道的啊。”
  【读解】
  我们从哪里来?我们将向哪里去?
  放眼过去,展望未来。孔圣人既是历史学家,又是未来学家, 他给我们指出了看过去知未来的方法。
  历史在渐变中发展,变是绝对的,不变是相对的。但无论怎 么变,怎么增添和废弃,又总是会有所继承,这就是传统。
  从夏朝到殷朝再到周朝,循历史的轨迹可以知道过去,那么, 运用同一法则,我们也可以知道未来,这就是鉴往而知来。
  所以,一般人要读一点历史;从政治国的领导干部更应该多 读一点历史。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见义不为是胆小鬼
  【原文】
  子曰:“非其鬼①而祭之,谄②也;见义不为,元勇也。”
  【注释】
  ①鬼:这里指死去的祖先。 ②谄:谄媚。
  【译文】
  孔子说:“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,这是谄媚;遇见正义的 事却不挺身而出,这是怯懦。”
  【读解】
  应该见义勇为的事你不去做,不应该祭祀的你却去祭祀,用 老百姓的话来说,你是“当做不做,豆腐放醋。”用四川的方言来 说,你是个“二百五”。

页数:24/226
码字不易,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,您又有闲心的话,请点击广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