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论语

  在古人看来,不应该祭祀的却去祭祀叫做“淫祀”。淫祀的目 的是媚神求福,拍人家祖宗的马屁,所以圣人不齿,君子不为。
  相反,“路见不平,拔刀相助”,见到车匪路霸应挺身而出;见 到女青年落水应义无反顾,不待脱衣就跳下水去,救命要紧。否 则,你就是胆小鬼一个。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是可忍,孰不可忍?
  【原文】
  孔子谓季氏①,“八佾②舞于庭,是可忍③也,孰不可忍也?”
  【注释】
  ①季氏:指当时鲁国三大权门之一的季孙氏,②八佾,古代乐 舞行列,一行八人叫一佾。按照周代礼制的规定,天子举行乐舞用八行人, 叫八佾,诸侯用六佾,大夫只能用四佾。季氏为大夫,却用了八佾,这是对 天子之礼的越。③忍:忍心,指季氏。另一种理解为”容忍”,指孔子。
  【译文】
  孔子谈到季氏时说:“他用天子规格的八列歌舞队在庭院里举 行舞会,这种事都忍心做得出来,还有什么事不可以忍心做出来
  【读解】
  是可忍,孰不可忍?
  这句在“文化大革命”中听得最多的含血喷天的“造反派”语 言却原来出自于温良恭俭让的孔圣人之口,只不过是作的另一种 通俗理解罢了,即“这样的事都可以容忍,还有什么样的事不能 容忍呢?” 那就非要血战到底不可了罢!
  回到圣人的话上来,不管对“忍”字作那种理解,他对季氏 的深恶病绝之情都是溢于言表的:季氏真是不像话,居然在家庭 舞会上玩起了天子的排场,那他还有什么事不可以做得出来呢?换 句话说,季氏的所作所为,已经是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”,要 造反夺权,取代国君的地位了。
  孔子一生为维护周朝礼制而努力,面对这种礼崩乐坏的局面, 怎不令他痛心疾首,发出沉重的感叹呢?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仁德是礼乐的前提
  【原文】
  子曰:“人而不仁,如礼何①?人而不仁,如乐何?”
  【注释】
  ①如礼何:拿礼怎么办,意即礼对他已没有什么意思了。下文“如乐 何”义同。
  【译文】
  孔子说:“作为一个人却没有仁德,那礼还对他有什么意思呢? 作为一个人却没有仁德,那乐还对他有什么意思呢?”
  【读解】
  仁德是礼乐的前提。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仁德,像季氏那样,僭越天子之礼,滥用天子之乐,那礼乐对他还有什么意思呢?   

页数:25/226
码字不易,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,您又有闲心的话,请点击广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