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论语

  这算不算“友谊第一,比赛第二”呢?这又是不是有点奥林匹克的精神呢?
  其实,又何止体育竞赛,举凡政治角逐、商业竞争、技术开发、文艺比赛, 人生舞台上的方方面面,何处不应该提倡一点君子之争的风度呢?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文献的重要性
  【原文】
  子曰:“夏礼,吾能言之,杞①不足征②也;殷礼,吾能言之, 宋③不足征也。文献④不足故也。足,则吾能征之矣。”
  【注释】
  ①杞:杞国,夏禹后代的封国,故城在今河南杞县。 ②征: 证明。 ③宋:宋国,商汤后代的封国,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县。 ④文献:与今天的“文献”一词只指历史事件有所不同。“文” 相当于今天“文献”的概念,“献”即“贤”,指通晓历史的 贤才。
  【译文】
  孔子说:“夏代的礼我能讲得出,但是杞国不足以为证; 殷代的礼我能讲得出,但是宋国不足以为证。这是因为杞、宋 两国文献不足的原因,如果文献足,我就能引以为证了。”
  【读解】
  文化与历史的承传不可割断。
  任何一个民族,一个国家,如果不重视自己的历史,自己 的文化传统,则无异于自毁自灭,使后代人无法考证。
  圣人在这里以杞、宋两国为例强调历史文献的重要性。
  今天,我们常常以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而自豪,这里 面是不是有儒学先贤的一份提倡之功呢?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要有一颗虔诚的心
  【原文】
  祭①如在,祭神如神在。子曰:“吾不与②祭,如不祭。”
  【注释】
  ①祭:这一个“祭”指祭鬼(死去的祖先),与下句 祭神对举。 ②与:参与,参加。
  【译文】
  祭祀祖先就好像祖先在跟前一样,祭祀神就好像神在 跟前一样。孔子说:“我不亲自参加祭祀,就如同不曾 祭祀一样。”
  【读解】
  祭祀贵在虔诚,心诚则灵。
  祭祀祖先要像在祖先面前一样恭敬,求神要像在神面前 一样虔诚,这就是所谓“如在”的心。
  既然如此,当然不能请他人代劳。所以孔子说,如果 自己不亲自参加,那就等于没有参加。别人替自己烧香 求福是没有用的。
  祭祀如此,做人的道理又何尝不是如此。
  一个人立身处世,成家立业,都应该有这种“如在” 的心,做到表里如一。否则,表面一套,内心一套, 当面一套,背后一套,鬼鬼祟祟,躲躲闪闪,活在世上 又有什么意义呢?

页数:27/226
码字不易,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,您又有闲心的话,请点击广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