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论语
【读解】
虽然说”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“但不被人理解毕竟不是一件 值得高兴的事,所以就连圣人也不由得发生了感慨。
尤其是,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,大家都不按礼节办事了,而你却口口声声吁礼节,时时处处尽到礼数,不被别人以为是谄媚讨好才怪。
不用说得那么极端,就是在一个单位上,一家公司里,如果你处处对领导人尽礼,时时按领导人的意图办事,也难免会被旁边的人认为是拍马屁。而在你看来,这本来是作为下级对上级所应该作到的呀!
这就是理解的困难。
话说回来,既然圣人都有不被人理解的苦衷,你我凡夫俗子又有什么想不通的呢?总之是立身处世的艰难罢了。
古往今来都是同样的道理。
------------------
以心换心的领导艺术
【原文】
定公①问:“君使臣,臣事君,如之何?”孔子对曰:“君使臣以礼,臣事君以忠。”
【注释】
①定公:鲁国国君,名宋,鲁昭公的弟弟,继昭公即位,在位15年(公元前 509-495)。
【译文】
鲁定公问道:“君主使用臣下,臣下服事君主,该怎样做?”孔子回答说:“君主按照礼来使用臣下,臣下用忠心来服事君主。”
【读解】
上有礼,下有忠,这是一种以心换心,投桃报李的领导艺术。
相反,在上者如果对部下无礼,呼来唤去,部下也就很难对他的上级尽忠 了。
礼与忠,慈与孝,这些都是儒家政治中对立而又统一的范畴。君礼臣忠, 父慈子孝,相反,就会出现君不君,臣不臣,父不父,子不子的礼崩乐坏局面了。
在礼与忠这一队范畴中,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礼的一方面,也就是领导者的一方面。所以,做领导的人一定要礼待下级,以此来激发下级的忠心,使之不仅做到服从命令听指挥,而且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领导。
------------------
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
【原文】
子曰:“《关雎》①,乐而不淫②,哀而不伤。”
【注释】
①《关雎》:《诗经》的第一篇,写男主人公追求心上人的忧思,并想象 追求到以后的快乐。 ②淫:不局限于现代仅指性行为的狭义,而取广义的解释 ,即过度的意思。
【译文】
孔子说:“《关雎》这首诗,快乐而不过分,悲哀而不伤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