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论语

  ①《韶》:舜时的乐曲名。 ②美、善:美指声音,即艺术形式方面;善指思想内容方面。③《武》:周武王时的乐曲名。
  【译文】
  孔子评论《韶》乐说:“声音美极了,内容也好极了。”评论《武》乐说:“声音美极了,内容却不够好。”
  【读解】
  孔子在齐国听到《韶》乐时“三月不知肉味”(《迷而》)如此沉醉,当然 会认为它尽善尽美了。
  但他为什么会认为《武》乐内容不够好呢?这是因为,舜的天子之位是禅让 而得,所以孔子认为他那个时代的代表性乐曲“尽美”又“尽善”,而周武王的 天子之位是由讨伐商纣得来的,尽管是正义的,但却“未尽善”。
  可见,孔子评论文艺作品是以政治标准为前提的,也就是说,政治标准第一,艺术标准第二。
  撇开对艺术的评论而运用于生活于事业中,尽善尽美的标准是对于完美的追求,表现出严肃认真而执着的生活与工作态度。说起来,依然是一种古典主义的精神,在今天行色匆匆的现代人身上似乎不多见了。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领导者要有宽容的肚量
  【原文】
  子曰:“居上不宽,为礼不敬①,临丧不哀,吾何以观之哉?”
  【注释】   
  ①敬:严肃认真,如“敬业”,指对工作严肃认真。
  【译文】
  孔子说:“作领导不宽容,行礼仪不严肃认真,遭遇丧事的时候不悲哀我用什麽来观察这种人呢?”
  【读解】
  没有什麽值得观察的,当然也就是被否定的对象了。
  这里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是“居上不宽”的问题。在另外的地方,孔子曾反复从正面说:“宽则得众。”(《阳货》、《尧曰》)宽容就能得到群众拥护。并把“宽”作为“仁”的五个方面内容之一。
  荷裔美国作家亨德里克.房龙曾写过一本有世界影响的名著《宽容》,把宽容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。
  如果说,宽容对于一般人来说都非常重要的话,那麽,对于居于上位的领导人来说,就更应该是一种必须具备的素质了。所谓“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。”水太清澈了,清澈到像游泳池里的水一样,那时没有鱼儿能够在里面生存的;人太明察,太苛刻了,苛刻到像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一样,那是没有人愿意跟随你的。俗话说:“金无赤足,人无完人。”其实也是说的这个道理。再中国历史上,有许多“宽则得众”的著名典故和故事,诸如楚庄王绝缨尽欢,孟尝君不杀与自己夫人通奸的门客,汉高

页数:31/226
码字不易,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,您又有闲心的话,请点击广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