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论语

子的观点,一个人既已主志献身于精神方面的事业,就 不应以吃穿等物质方面的生活为追求,因为他的。。思不能被物质 方面的欲望所分占。
  这种观点在过去的时代是理所当然,不言而喻的。但自从进 人商品经济的时代,物质文明的诱惑日益渗透精神的领域后,这 种观点遭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新一代的读书 人已不可能完全清楚地分开精神追求与物质生活追求的界线。进 高档酒谈,穿名牌服装已绝不仅仅是一个物质享受的问题,而转 化为一种精神方面的标记和象征。所以,范文澜式的“板凳要坐 十年冷,文章不写一句空”也好,陈景润式的追求“哥德巴赫猜 想”的精神也好,似乎都已被所谓“雅皮士”的追求所取代了。
  所谓“雅皮士”的追求,正是“士志于道,而耻恶衣恶食”, 既要立志于精神方面的追求,又要高档次的物质生活享受。
  这当然是孔圣人所不能同意的。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天下事无可无不可
  【原文】
  子曰:“君子之于天下也,无适①也,无莫②也,义之与比③。”
  【注释】
  ①适:可。②莫:不可。③比:紧靠,为邻。
  【译文】
  孔子说:“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,无可无不可,只要是符合正 义的就行。”
  【读解】
  世界上的事情,没有什么是非这样不可的,也没有什么是非 不这样不可的,只要是符合正义的原则就行。
  这反映了孔子“毋必毋固”(《子罕》),通权达变的思想。正 如孟子对他的赞美:“可以仕则仕,可以止则止,可以久则人,可 以速则速。”(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)只有“义”是唯一的标准。所 以,孔子又被称为“圣之时”,是识时务的圣人。
  是说得通俗一点,也就是凡事要取一种灵活洒脱的态度,只要 是不违背大原则,过去一点过来一点,先一点后一点,左一点右 一点,无关宏旨,不伤大雅,也就无可无不可了。
  这一点,似乎更符合现代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。
  不过还是需要提醒一句:前提是“义之与比”—一正义的原 则可是万万丢不得的。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心怀
  【原文】
  子日:“君子怀德,小人怀土;君子怀刑①,小人怀惠。”
  【注释】
  ①刑:法度。
  【译文】
  孔子说:“君子心怀道德,小人却一心想着自己的田土;君子 心怀法度,小人却一心贪图实惠。”

页数:36/226
码字不易,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,您又有闲心的话,请点击广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