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论语

况,即使在当今时代,离家远游的人不也音讯常通,几天 一封信,一日一通电话吗?之所以如此,不外乎是为了使家里人 释念放心而已。可见,人之常情,古今并没有什么不同。
  所以,至少“游必有方”在今天还是适宜的罢。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记住父母的年纪
  【原文】
  子日:“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。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。”
  【译文】
  孔子说:“父母的年纪不可不记挂在心头。一方面为他们添寿 而欢喜,一方面为他们年高而担心。”
  【读解】
  喜则点歌祝寿做生日,惧则汤药侍候问寒暖。
  孝子之心就这样体现。
  尤其是在当今经济日渐发达的时代,父母多半已不需要子女 赡养.不少家庭父母和子女还是各立门户分开生活,平时尽孝的 地方较古人已少了许多,老父老母所期望的,不外乎是
  做子女的 心到而已。在这种情况下,做子女的还有什么理由连父母的年纪 都不放在心上呢。   如果真是这样,那可就难逃“不孝之子”的罪名了。
  扪心自问,你是不是这样的“不孝之子”呢?如果是,那就 赶快去记住你父母的年纪吧。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为言过其行而感到羞耻
  【原文】
  子曰:“古者言之不出,耻①躬②之不逮③也。”
  【注释】
  ①耻:意动用法,以.....为耻。②躬:自身。这里指自身的实际行动。③逮:及,赶上。
  【译文】
  孔子说:“古人言语不轻易出口,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 动跟不上为耻辱。”
  【读解】
  就像“人不知而不愠”一类的话题一样,关于言与行的关系 问题,孔子也作了三番五次的强调。
  在《学而》篇里,孔子说过“敏于事而慎于言”。在《为政》 篇里又说:“先行,其言而后从之。”在本篇里,除了这里的说法 外,孔子还说:“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。”在《宪问》篇里,孔 子又说:“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。”
  所有这些说法,意思都只有一个,就是要求言行一致,多做 少说。或者如俗语所说:“说到做到,不放空炮。”
  据《三国志·马良传》载,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:“马谡言 过其实,不可大用,君其察之!”诸葛亮没有听刘备的话,在街亭 之战中重用了马谡,结果马谡兵失街亭。诸葛亮在用人问题上犯 了一个大错误,只好挥泪斩马谡,自己追悔莫及。
  夸夸其谈,言过其实,十有八九成事不足,败事有余。

页数:41/226
码字不易,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,您又有闲心的话,请点击广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