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论语
,“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”的确不是我们一般人容易做到 的、智仁兼备的圣人毕竟是凤毛麟角,千百年难遇一个的啊!
------------------
圣人的忧虑
【原文】
子曰:“德之不修,学之不讲,闻义不能徙①,不善不能改,是吾忧也。”
【注释】
①徙(XI):迁移。这里指向“义”靠拢,仗自己的行为符合“义”。
【译文】
孔于说:“品德不修养,学问不探讨,听到正义不追随,缺点 错误不改正,这些都是我的忧虑。”
【读解】
圣人的忧虑当然都是他所处的时代的反映和社会现实的 照,不然的话,他忧虑什么呢? 更进一步说,圣人所忧虑的四种现象实际上又不只是他所处 的那个时代才有,而是每一个时代甚至每一个人都可能出现的过病。
不讲品德修养,不讲学问,不讲正义的原则,不改正缺点错误,只讲金钱,只讲赚钱之术,唯利是图,有钱就是大哥。这些现象,难道我们还见得少了吗?“读书热”在哪里?“学问热”在 哪里?“雷锋精神”又在哪里?“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”--更不 用提了!
所以,圣人真是“一肩挑尽古今愁”,连他的忧虑也是“放之 四海而皆准”的。他的救世主义的精神,至今不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吗?
------------------
旷达的个人生活
【原文】
子之燕居①,申申如也②,夭夭如也③。
【注释】
①燕居:闲居,古代士大夫退朝而居叫燕居。②申申如也:仪态舒展的样子。 如,形容词词尾,义同“然”。③夭夭如也:和乐喜悦 的样子。
【译文】
孔子在家闲居的时候,仪态舒展自如,神色和乐喜悦。
【读解】
一肩挑尽古今愁,忧国忧民忧天下的孔子在家闲居时却仪态 舒展自如,神色和乐会悦,过着无忧无虑的个人生活,完全不是 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一副愁眉苦脸,严肃庄重的样子。这是因为他 虽然忧中忧民忧天下,但却不忧个人生活,在个人生活上抱着以 平淡为乐的旷达态度,所以始终能保持爽朗的胸襟,舒展自如的 心情。说到底,就是他很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精神。而不像我们 今天的人,急急如律令。东奔西窜,疲于奔命。电话有了要传呼, 传呼有了要手机,生怕失去了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,却又逢 人便感叹:“唉,活得真累!’”难道这累不是你自找的吗?更何况 你累什么呢?不外乎是累财累名累地位,累一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