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论语

之得失、个人的 利益,其结果是连“燕居”的时间都没有了,更不用说什么“申 中如也,天天如也”。与其如此,倒不如向圣人学习,甩开个人名 利之累,退而间居,保持舒展和乐的心态,平平淡淡,轻轻松松 过一生。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举一反三的教学法
  【原文】
  子曰:“不愤①不启,不悱②不发,举一隅③不以三隅反④,则不复⑤也。”
  【注释】
  ①愤:指想弄懂而还没有弄懂的心理状态,也就是充满求知欲时的精神 饱满如晶状态、②诽:指想用语言表达什么意思而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言 词的状念。③隅:方。④反:反过来证明,也就是类推的意思。 ⑤复:重复,反复
  【译文】
  孔子说:“不到他想弄懂而弄不懂的时候不去启发他;不到他 想说什么而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引导他;告诉他一方,他不能类推 其余的三方.也就不再重复告诉他了。”
  【读解】
  这是典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。
  激励,诱导,启发。
  关键在于把握住火候,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,由此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。   我们读《论语》,观察孔子教学的实例:学生各述其志,畅所 欲言,甚至提出刁钻古怪的问题;老师循循善诱,举一反三,课 堂气氛生动活泼,兴味盎然,的确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。
  遗憾的是,后世儒生尊孔读经,居然没有学到圣人的教学方 法,而是死记硬背,搞填鸭式的硬填,流风所及,培养出了不少 ”陈最良”式的酸腐秀才。
  现代教学。方法推陈出新,电脑开始进入教室,与孔子的时 代已不可同日而语。但是,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,举一反三的启 发式教学方法和精神却并没有因此而过时,依然值得我们为人师 表的人谨记并运用于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。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不要在丧事中大吃大喝
  【原文】
 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,未尝饱也。
  【译文】
  孔子在家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,从来没有吃饱过。
  【读解】
  从来没有吃饱过,不是人家不让他吃饱,也不是论不统计不 饱,而是他自己不愿意吃饱,不愿意在人家的丧事中大吃大喝。
  这是不是太迂腐了呢?
  不是。这是圣人性情纯正,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:人家在丧 事的哀痛中,你在这里大吃大喝,像话吗?另一方面,也是圣人 尊崇礼节规范的表现:遇到人家的丧事,自己要表示哀悼。真心 哀悼,难道还能大吃大喝吗?

页数:70/226
码字不易,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,您又有闲心的话,请点击广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