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论语
四等:"生而知之者,上也; 学而知之者,次也;因而学之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 矣。”(《李氏》)生而知之者是智力最上等的人,具有非凡的天赋,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才人物。孔子不以天才人物自居,而认为自 己是属于“学而知之”的中等之材,所以要“敏以求之”,通过勤 奋努力的学习来求得知识。至于学习的专业方向,则是“好古”, 以古代文化为主要的学习内容,有些像我们今天的历史系学生,没 有什么外国文学课程可学。
孔子在这里的自述,一方面固然有谦虚的成分在内,另一方 面也是勉励学生,告诉大家说,自己的一切关。识都是勤奋学习的 结果。既然圣人都是如此,像我们这些凡夫俗子,不就更是只有 努力学习的份了吗广谁还敢自诩为“生而知之”的天才呢?
------------------
三人行必有我师
【原文】
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 改之。”
【译文】
孔子说:“三人同行,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。选择他们的 优点加以学习,看到他们的缺点,自己就可以改正。”
【读解】
三人行必有我师。那么,天涯何处无老师?真正好学的人是 不拘于专门固定的老师的,随处都可以不耻下问。
从另一方面说,“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也就 是《里仁》篇里所说的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老师 的优点固然值得我们学习,老师的缺点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借鉴,关 键是不要盲目崇拜。
当然,说是这么说。事实上,老师在我们的眼中多少有些理 想化的色彩,有的还环绕着神圣的光晕,使我们恰恰难以分辨哪 是他们的优点,哪是他们的缺点。
所以也就只好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了罢
------------------
不要冒充内行
【原文】
子曰:“盖①有不知而作②之者,我无是也。多闻,择其善者而 从之,多见而识③之,知之次也。”
【注释】
①盖:大概。②作:创作。③识(zhi):记。
【译文】
孔子说:“大概有自己不懂却能凭空创作的人吧,我没有这样 的才能。我总是多多地听,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;多多地看,用 心记下来。我是属于次一等的智力。”
【读解】
所谓次一等的智力就是“学而知之者,次也”,相对于“生而 知之者,上也”(《季氏》)的天才而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