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论语

  当然,对于我们所处的时代来说,这种认识已受到了相当强 烈的冲击。虽然人们也常常说“钱是身外之物,生不带来死不带 去”,但多少都有一些勉强的成分在内,甚至有“狐狸吃不到葡萄 说葡萄酸”的嫌疑。时代氛围如此,不是个人所能抗衡的。所以, 与其说“钱财如粪土,富贵如浮云”,不如说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 道”来得真实自然,来得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。
  这样说,并没有否定圣人思想的意思,只不过是从实际出发, 承认时代的不同和个体的差异而已。因为,孔子毕竟是生活在两 千多年前的人物,而圣人毕竟是圣人啊!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
  【原文】
  叶公①问孔子于子路,子路不对。子曰:“女奚不曰:其为人 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于云尔②。”
  【注释】   
  ①叶(she)公:楚国大夫沈诸梁,字子高,为叶县县长,称叶公。② 云尔:如此而已。
  【译文】
 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,子路没有回答。孔子说; “你怎么不回答说:他这个人啊,发愤起来就忘了吃饭,高兴起来 就忘了忧愁,连自己快要老了也不知道,如此而已。”
  【读解】   
  夫子的自我鉴定。
  发愤忘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寝忘食精神,但夫子的废寝 忘食不是打麻将,不是看足球,而是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?” 追求学问,学而不厌。
  乐以忘忧就是“饭疏食,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” 或者如源回;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 其乐。”(《雍也》)所以,是安贫乐道,而不是“打起麻将来就忘 了做学问”或“唱起卡拉OK来就忘了工作”的那种“乐”以忘 “忧”。   不知老之将至是心理年龄健康年轻,竞技状态良好,是自强 不息,而不是老顽童、老天真。
  学而不厌,安贫乐道,自强不息。 这是一个充满生气与活力的形象,一个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 里”的形象,一个圣人的形象。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不是天才,敏以求之
  【原文】
  子曰:“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,敏以求之者也。”
  【译文】
  孔子说:“我不是生来就知道的人,而是喜爱古代文化,通过勤奋学习求得知识的人。”
  【读解】   
  孔子按智力和知识的不同把人分为

页数:73/226
码字不易,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,您又有闲心的话,请点击广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