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论语

天已无皇帝可拉。 但一味地勇,像个莽张飞或黑李逵,那也会出乱子闯大祸的、“直 而 无礼则绞。”直率是个性坦白,是就是、不是就不是.;对就对 下对就不对,说话不转弯抹角.直来直去。这本来也没有什么不 对.人们还常常很喜欢这种人,但如果一个人太直戆了了,直得来 一点也不知回避,那往往说出话来弄得人下不了台。尤其是做 领导的或做长辈的,遇到这种人那可就有你够受的了。
  所以、无论是什么品格,一定要用礼来加以节制,加以中和, 这样才们大言行合度,符合社会规范。
  正因为礼有如此重要,所以孔子才一再强调:“不学礼,无以 立”(《季氏》)“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” (《颜渊》)“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,”(《颜渊》)礼是学的 关正核心内容所在,是一切个人修养的落脚点。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
  【原文】
  曾子有疾,孟敬子①问之。曾子言曰:“鸟之将死,其鸣也哀;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。”
  【注释】   
  ①孟敬子;鲁国大夫仲孙捷。
  【译文】
  曾子卧床不起,孟敬子去探问他。曾子说道:“鸟快要死的时候,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;人快要死的时候,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。”
  【读解】   
  朱熹解释说:“鸟畏死,故鸣哀;人穷反本,故言善。”(《论 语集注》)也就是说,鸟因为怕死而发出凄厉悲哀的叫声,人因为 到了生命的尽头,反省自己的一生,回归生命的本质,所以说出 善良的话来。
  人到生命的尽头,一切的争斗,一切的算计,一切的荣耀。 一切的耻辱都已成为过去,现世渐渐退隐而恍若彼岸,与自己渺然 无缘。一种痛惜,一种对于生命的亲切留恋油然而生,这是否是 人们常说的“良心发现”呢?如果是,那可真是发现得太晚了一点啊!
  基督教不嫌晚,而是不失时机地抓住了这“良心发现”的一 瞬,于是有临终忏悔的仪式。这种仪式,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科技 文明昌盛的今天,其基点是否正是建主立“人之将死,其言也 善”的认识上呢?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锋芒毕露就是祸
  【原文】
  曾子曰:“以能问于不能,以多问于寡,有若无,实若虚,犯 而不校①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。”
  【注释】   
  ①校(jiao)计较,较量。
  【译文】
  曾子说:“能

页数:79/226
码字不易,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,您又有闲心的话,请点击广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