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论语
王死后不 回来奔丧,以便让季历继承王位二间天下;季历死后也不回来,以便让姬昌 继承王位三让天下。③无得:同“无能”无法的意思。
【译文】
孔子说:“泰伯,那可以说是具备至高无上的品德了。三次让 出天下,老百姓简直找不出恰当的语言来赞美他。”
【读解】
“弃天下如敝屣,薄帝王将相而不为。”
能够做到这一点的,在历史上并没有几个。相反,比比皆是 的倒是争权夺位,为天下大权而杀人放火,争城掠地,勾心斗角 骨肉相残。直到现代社会,莫说让出整个天下,就是让出一个单 位的领导权来,也会要了很多人的老命,宁死也不情愿的。
有什么办法呢?古今中外都是如此,权力就是有这么大的吸 引力。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。”在很多人眼里,有了权就有了 一切,没有了权就没有了一切。所以有“权、权、权,命相连”的 说法。
这些看法,这些说法,大概在孔子的时代就已经不新鲜了 吧,不然的话,他怎么会把三让天下作为至高无上的品德歌颂 呢?
------------------
一切以礼为标准
【原文】
子曰:“恭而无礼则劳,慎而无礼则葸①,勇而无礼则乱,直而无礼则绞②”。
【注释】
①葸(Xi):畏缩。②绞:尖刻伤人
【译文】
孔子说:“恭敬而不符合礼就会劳倦,谨慎而不符合礼就会 畏缩,勇敢而不符合礼就会作乱,直率而不符合礼就会尖刻伤人。”
【读解】
恭敬、谨慎、勇敢、直率就一般意义说来都是属于好的品格, 但如果不用礼来进行规范,那也都会出问题。这里的礼不是我们 个天所说的礼貌,而是指礼法,即礼的法度。实际上,也就是指 无论做什么都要合度的问题。比如说,对人恭敬当然是好,但如 果一味恭敬,恭敬得过了头,就会显得唯唯诺诺,卑躬屈膝。用 孔子的话来说,就会“劳倦”,怎么劳倦?翻译成我们今天常挖苦 这类人的话,就是‘你活得累不累啊!”因为他逢人便打拱作揖, 恭敬有加,而不是按照礼法.该恭敬时恭敬,该不卑不亢时不卑 不亢。谨慎也是这样。谨慎好不好?谨言慎行,很好!但如果一 味谨慎,则成了谨小慎微,走路怕踩死了蚂蚁,树叶掉下来怕打 破了头,畏畏缩缩,窝囊无能,结果是一事无成。“勇而无礼,则 乱”。这话很好理解,只有勇敢.不讲礼法。“舍得一身剐,敢把 皇帝拉下马。”当然是要出大乱子的了。我们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