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论语
------------------
天下有道则见,无道则隐
【原文】
子曰:“笃信好学,守死善道①。危邦不人,乱邦不居。天下 人道则见②,无道则隐。邦有道,贫且贱焉,耻也;邦无道,富且 贵焉,耻也。
【注释】
①善道:正确的学说,引申为真理。②见:同“现”。
【译文】
孔子说:“坚定信念,勤奋学习,坚持真理至死不渝。不进入 危险的国家,不居住动乱的国家。天下政治清明就出来实现抱负, 天下政治黑暗就隐退。国家政治清明而自己却贫贱,这是耻辱;国 家政治黑暗而自己却富贵,也是耻辱。”
【读解】
“天下有道则见,无道则隐。”
实际上还是“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。”(《述而》)只不过联系 到学与守,贫贱与富贵作了更深入的阐发,使之具有更为坚实的 基础和更为广阔的境界罢了。
说来也是,朗朗乾坤,太平盛世,人人奔小康,求大同,你 怎么会贫且贱呢?敢情是好吃懒做,游手好闲罢了。
相反,政治黑暗,世道昏乱,打砸抢抄抓害得人人自危,个 个不安.你却大富大贵,不是一个吃黑钱、发横财的暴发户才怪。
在正人君子看来,以上两种情况都是耻辱。
------------------
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
【原文】
子曰;“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”
【译文】
孔子说:“不在那个职位上,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政事。”
【读解】
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。
不在其位不了解情况,隔行如隔山,谈论起来于事无补,反 而添乱,还是素其位而行,安宁本分为好。做冬瓜就考虑冬瓜外 问题,做西瓜就考虑西瓜的问题。
------------------
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
【原文】
子曰:“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。”
【译文】
孔子说:“学习起来就像老赶不上一样,还生怕把学到的东西 又丢掉了
【读解】
孔子的自白给我们以“活到老,学到老”,“学海无涯苦作 舟”的感觉。
而庄子却说:“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而知识是无限的,用有限 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,那是很危险的。知道了这一点而仍然 要去追求知识,那就更危险了啊!”(《养生主》) 这样说来,孔子岂不是危险又危险了吗?但他却做了圣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