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鼓掌绝尘
,将诗二首写上。但见笔势纵横,墨迹淋漓,真有走动龙蛇之妙。次早着人送上高太守,高太守满心欢喜道:“好一个才子,写作俱全。我得了这一个门生,也不枉在临安做一任太守。”随即打发来人,致谢文探花。
不数日,高太守就来作别。文探花备办赆仪,整酒饯行,十分齐整。高太守只收赆礼,辞免酒席。又辞临安各乡绅,择日起行。文探花直送出数百里之外,方才回转。好一个高太守,三载黄堂,半文不染,行李萧然,只有仆从数人相随而已。临安士民思慕恩德,脱靴造祠,还欲诣阙保留,送之者如市,有诗为证:
红缨白马嘶方草,一路清风拂去旌。
三载黄堂不爱钞,万千士庶诵神明。
高太守去不多日,各衙门奉章特荐,钦取进京。圣上召见便殿,多方慰劳。又问为治之要,对其详悉。遂超擢九卿之列,眷注优渥 ,行将付以重任矣。此高太守清廉为天下第一,所以有此宠任。
且说文探花,送别高太守,回到府中,未及大门,只见安童报道:“老员外即刻便到。”文探花下轿迎接。叔侄同进府中,相叙礼毕,老员外就请老夫人与小姐相见,便起身对探花道:“好一位夫人,又兼贤侄才貌,佳人才子,天生一对,世间少有,真吾门之福也。”
文探花道:“叔父不远千里而来,有何见谕?”老员外道:“可喜吾侄发此巍科,宗族亲戚,无不欣悦。久住临安,旁人议论。古云,树高千丈,叶落归根。又云,富贵不归故乡,如衣绣夜行。况吾老年亦在风烛,家无正主,望吾侄三思。”文探花道:“侄亦久欲作一归计,怎奈岳母在堂,只生一女,无人倚傍,难以启齿,因循至今。”老员外道:“既老夫人膝下无人,请与小姐同到姑苏,奉养终身,岂不两尽。”文探花俯首道:“叔父之言是也。叔父在此多住几时,待侄儿缓缓图之。”探花便与小姐商议,老夫人面前微说,毫不应允。
李岳闻知此事,心中大喜,巴不得夫人、小姐同往姑苏,巨万家资,一拳到手。因此在老夫人面前,不作留难,万意撺掇。老夫人暗想道:“女生外向,怎留得在家中?倘我百年之后,二叔又是不仁之人,决不相容。女婿况中探花,安肯下气于他,两边终久结怨。不如与女婿、女儿商议,寻个长便。”因此就与探花、小姐将此情备说。探花道:“岳母之见,甚是有理。且李府家财,应该是二叔公的,谁敢争执,不如交付与他。岳母、小姐同到我家,共享荣华。情则通,理则顺,请岳母万勿变更。”夫人十分应允。
次日,文探花与老夫人把家产悉付李岳。老夫人把细软、金银、珠宝作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