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孟子
。②乘舆:指子 产乘坐的车子。③溱(zhen)洧(wei):两条河水的名称,会合于河南 密县。④十一月:周历十一月为夏历九月,下文十二月为夏历十月。 ⑤徒杠:可供人徒步行走的小桥。(6)舆梁:能通车马的大桥。(7) 辟:开辟,即开道的意思。
【译文】
子产主持郑国的政事时,曾经用自己乘的车去帮助人们渡过 溱水和洧水。孟子评论说:“这是小恩小惠的行为,并不懂得从政. 如果他十一月修成走人的桥,十二月修成过车马的桥,老百姓就 不会为渡河而发愁了。在上位的人只要把政事治理好,就是出门 鸣锣开道都可以,怎么能够去帮助百姓一个一个地渡河呢?如果 执政的人要去讨得每个人的欢心,那时间可就太不够用了。”
【读解】
诸葛亮说:“治世以大德,不以小惠。”(《三国志》)裴注引 华阳国志》)
说的正是孟子的意思。
子产用自己乘坐的车子去帮助老百姓过河,这事在一般人看 来是属于爱人民的美德,因此传为美谈。但孟子从政治家的角度 来要求子产,则认为这是小恩小惠的行为,治末而没有能够治本, 于事无补。与其你这样一个一个地去帮助老百姓过河,倒不如利 用你手中的权力为他们把桥修好,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,使他们 再也没有过河的烦恼。
也就是说,政治家治国平天下,当以大局为重,而不应以小 恩小惠去取悦于人,更不应以此来沽名钓誉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孟子的观点是很有道理的。
------------------
君臣之道,恩义为报
【原文】
孟子告齐宣王曰:“君之视臣如手足,则臣视君如腹心;君之 视臣如犬马,则臣视君如国人;君之视臣如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 仇。”
王曰:“礼,为旧君有服①,何如斯可为服矣?”
曰:“谏行言听,膏泽下于民;有故而去,则君使人导之出疆, 又先于其所往;去三年不反,然后收其田里。此之谓三有礼焉。如 此,则为之服矣。今也为臣,谏则不行,言则不听;膏泽不下于 民;有故而去,则君搏执之,又极②之于其所往;去之日,遂收其 田里。此之谓寇仇。寇仇,何服之有?”
【注释】
①为旧君有服:指离职的臣子为原先的君主服孝。②极:穷困,这 里作使动用法,意思是使其处境极端困难。
【译文】
孟子告诉齐宣王说:“君主把臣下当手足,臣下就会把君主当 腹心;君主把臣下当狗马,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一般不相干的人;君 主把巨下当泥土草芥,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仇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