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孟子

  要使自己的心灵不受到类似饥渴那样的妨害,别无良方,只 要使心灵经常吸收养份,就像我们平时不感到口渴也喝茶滋润,不 测饥饿也按时吃饭补充养价一样。这样,就不会导致心灵空虚, 以致饥不择食,渴不择饮,甚至囫囵吞枣,消化不良。
  回想前些年文化开禁,读书人如饥似渴,而西方各种思潮纷 至沓来,“你方唱罢我登场”,大学生们不辨古今,不管倾向而一 古脑儿吞食下去,今天是尼采、叔本华,明天是弗洛依德,后天 又是萨特、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。如此等等,不一而足,不是很 有点饥不择食,渴不择饮的味道吗?
  所以,心灵的修养也和身体的营养一样,是一个长期的,循 序渐进的过程,既不能担苗助长,也不能使之饥饿干渴而缺乏养 价。只有这样,才能使之良性发育,茁壮成长,成为一个身心都 健康的人。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掘井九轫不及泉,犹为弃井
  【原文】
  孟子曰:“有为者辟①若掘井,掘井九动②而不及泉,犹为弃井 也。”
  【注释】
  ①辟:同“譬”。②九轫:韧,同“用”,古代量词,一用六尺或八 尺,九例则相当于六七丈。
  【译文】
  孟子说:“做事好比掘井一样,掘到六七丈深还没有见水,仍 然只是一口废井。”’
  【读解】
  “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。”.(《尚书·旅獒》)
  为井九仞,同样也可能功亏于最后一仞。而一旦功亏,不管是一仞还是半仞,都是半途而废,留下的,是废井一口。
  孔子说:“譬如为山,未成一篑,止,吾止也。譬如平地,而 覆一篑,进,吾往也”(《论语·子罕》)进退成败都在自己。 孔子最赞赏的,则是弟子颜渊的精神:“惜乎!吾见其进也,未见 其止也。”(同上)见其进而未见其止,当然也就不会“为山九仞, 功亏一贯”,不会因为“掘井九何而不及泉”便停止了。
  所以,孔子也罢,孟子也罢,都是反对半途而废,激赏积极 进取精神。这也算是儒家先贤所着力推崇的一种风范吧,时至今 日,也仍然对我们有激励价值。
  ------------------

  君子不素餐
  【原文】
  公孙丑曰:“《诗》曰:‘不素餐兮!’①君子之不耕而食,何也? 孟子曰:“君子居是国也,其君用之,则安富尊荣;其子弟从 之,则孝悌忠信。‘不素餐兮!’孰大于是?”

页数:167/192
码字不易,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,您又有闲心的话,请点击广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