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小说->四书五经-论语
、审美的内容和 形式、内在美与外在美、质朴与文饰等各个方面来力。以理解和发 挥,从而使“文”与“质”成为一对内涵丰富而外延广泛的范畴 得到深入研究。所有这些,当然不是我们在这里能够讨论得清楚 的。
------------------
正直是立身之本
【原文】
子曰:“人之生也①直,罔②之生也幸③而免。”
【注释】
①也:语气词。②罔:诬罔的人,不正直的人。③幸:侥幸.
【译文】
孔子说:“人的生存靠正直,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,但那不过 是侥幸免于祸害罢了 。”
【读解】
正直是立身处世之本。
不正直的人虽然也可以欺世盗名,侥幸生存,甚至可能福禄 双至。但是,多行不义必自毙,不是不报,时辰未到而已。
拿精忠报国的岳飞与奸臣秦桧来说,虽然岳飞被“莫须有”的 罪名陷害而屈死风波亭,秦桧却飞黄腾达享着高官厚病但最终 是“青山有幸埋忠骨,白铁无辜铸佞臣。”“人从宋后少名桧,我 到坟前愧姓秦。”当你到西子湖畔的岳王坟前去看到这地对联队 又有何感想呢, 正直的人流芳千古,不 正直的人遗臭万年, 这就是直与罔的最终结局罢。
------------------
知之、好之、与乐之
【原文】
子曰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
【译文】
孔子说:“知道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,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 为乐的人。”
【读解】
无论是学习还是进德修业等等,这都是三种不同的境界:知 道--喜好—一乐在其中。
“知道”偏重于理性,对象外在于己,你是你,我是我,往往 失之交臂,不能把握自如。所以,当需要我们身体力行进行实践 的时住,往往难以做到。比如说我们都“知道”锻炼身体很有好 处,很有必要,但要天天早上起来坚持锻炼身体,那就很少有人 能做到了。
“喜好”触及情感,发生兴趣。就像一位熟识的友人,又如他 乡遇故知,油然而生亲切之感,但依然是外在于我,相交虽融融, 物我两相知。比如说我们很多人都会说自己“喜好”看书,这是 确实的,但‘各好”的程度有所不同,大多数人是“好读书,不 求甚解”,这本测览测览,那本翻阅翻阅,觉得有些累了,扔在一 边,明天再读。这就是“好之者”,甚于“知之者”,但还没有进 入“乐之者”的境界。
“乐在其中”才是“